你家孩子有参加过研学吗?假期研学到底是真学习,还是割韭菜?是教育,还是一门生意? 去年暑假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在某旅游 APP 上搜索“研学”俩字,共有 975 个相关产品。其中价格最高的 26800 元起,价格最低的 92 元起,平均价格 6000 元左右,平均研学时长 5 - 7 天。每个班级的学生自愿报名,统一组织。 今年暑假,我孩子的学校也有组织,8800 元一个人,内蒙古研学五日游。当时看到这个宣传单时,我就很纳闷,去内蒙古可以研学什么呢? 而大部分的研学企业在宣传产品的时候,都有这么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那应该就是逛逛大草原,看看牛马羊群,对吧?8800 元 5 天,我还真不如自己带着孩子去自驾游。说是研学,其实就是过去玩几天。 所以,我有点不想报名,但又怕自己理解错误,耽误了孩子开阔眼界的机会。于是,我打电话问了问身边的朋友,他们的孩子都参加过研学。七八个人当中,只有一个去年冬天去哈尔滨研学的,觉得意义非常深刻,其他几位朋友都斩钉截铁地认为,以后不会再给孩子报名了,就是过去玩了几天。干脆说是学生组团旅游,还舒服点、还好点。虽然搞个研学的名头来迷惑家长,让人有点上当的感觉。 这样一来,就越来越让我认为,所谓的研学,其实意义大于教育,割韭菜大于真学习。 于是,我查阅了一些资料。2016 年到 2022 年,研学旅游相关企业注册量将近 3 万家。2023 年,研学市场规模达到了 1469 亿元,同比增长 61.6%。预计 2026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422 亿元。光湖南就有 6600 多家研学企业。原来,孩子的钱是真的很好挣。 去年 7 月,某研学团违规预约 139 人进北大,做校外研学活动,每人收费 10800 元,合计收费 150 万元。有清北学子怒斥研学内幕,认为部分研学企业宣传与事实严重不符。网红老师张雪峰,也发声表示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一直存在。 也有媒体对研学乱象做过调研,近八成受访对象表示研学游价格虚高。甚至有些是天价收费,也存在霸王条款的情况。 有一位温州的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研学游做了成本核算。温州到北京研学 5 天,7000 元一个人,来回费用加上所有项目的门票、每天的餐饮住宿、交通费、带队老师和导游的每日薪水,以及企业应赚的合理利润等等。算在一起每个人不超过 3000 元。 另一位研学行业从业者分享了某自然亲子类研学活动的费用:每组家庭收费 188 元,一天开办两场,共 30 组家庭收费 5640 元。而全天的场地、服装、道具、保险以及摄影费用合计在 1000 元左右。扣除成本之后,运营一天研学团的利润可达 4600 元,利润在 460%以上。 我朋友的孩子在公办小学,每次假期的研学活动费用在 2000 - 5000 之间,我孩子在私立学校,每次的研学费用在 1 万左右。 我还有一个朋友在幼儿园当老师,他说幼儿园的研学更加离谱,而且他真的很反感。一到快放假前,领导就把每个班的老师都当成旅游销售。 我前几天没有更新视频,带着孩子去自驾游了。四天时间去了三个城市,放开了玩,吃好的住好的。在影视城,还看了剧组顶着 40°的高温,只为一个镜头拍了一整天的戏,然后告诉孩子这世上没有谁是容易的。还顺道看了退役的军舰,做了一场爱国主义教育,让孩子玩得非常尽兴,并且觉得意义深刻。父子两人总计消费不到 3000 元。 所以,现在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我个人认为是割韭菜。研学的文字意义是好的,希望这个行业能够真正从教育出发,钱该赚的肯定要赚,但是不要挂羊头卖狗肉。如果不能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让滥竽充数、浑水摸鱼的越来越多,只会加速这个行业走向灭亡,到时候再想出一个新的词,就不那么容易了。
你家孩子有参加过研学吗?假期研学到底是真学习,还是割韭菜?是教育,还是一门生意?
岚岚看商业
2025-02-04 18:13:13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