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高干子弟”陈东平生前一张照片,他在该年8月以“流氓罪”被判处死刑,

运赛过去 2025-02-07 18:31:48

1984年,“高干子弟”陈东平生前一张照片,他在该年8月以“流氓罪”被判处死刑,生前曾是河南省外贸部一名干部。 自1983年“严打”行动以来,许多高干子弟的恶行浮出水面,揭示了他们的罪行。朱德元帅的孙子朱国华因涉及“流氓罪”被判处死刑;开国少将熊应堂的双胞胎儿子因“强奸罪”也被判死刑。然而,相比这些人,一位高干子弟的行为更为让人痛恨,这个人不仅沉迷吃喝嫖赌,还试图背叛共产党,投靠国民党,甚至连毛主席的侄子毛远新也因此受到牵连。 常言道,“老子英雄儿好汉”,但这句话在陈再道身上似乎并不适用。陈再道是一位英勇善战的战斗英雄,曾屡次立下赫赫战功,而他的儿子陈东平却成了社会上众人唾弃的恶徒。为了让儿子走上正轨,陈再道在1960年通过自己的关系,将陈东平送进了以严格军事化管理著称的哈军工。 值得一提的是,陈东平和毛远新在同一所学校就读,两人是上下铺的同学。然而,和毛远新不一样的是,陈东平的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倒数,且他对学习毫无兴趣,心思完全放在了享乐上。陈东平并未因为哈军工的严格校规而改正自己的行为,反而在校园里形成了堕落的习惯。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陈东平的奢靡心态并没有因为学校的严格纪律得到压制,反而在黑暗中越来越深。 由于学校环境无法满足他放纵欲望的需求,他甚至在一段时间里休学回家,关闭自己在房间里的世界,整天沉迷于资本主义的腐化文化,沉迷于男欢女爱的享乐。陈东平的行为完全背离了父亲陈再道的期望和教育,他的堕落让人痛心。 1984年8月的一个清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门前聚集了不少人,他们正在查看新张贴的一份判决书。判决书上赫然写着对陈东平的死刑判决,罪名是"流氓罪"。路过的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人还记得这位省外贸部干部平日西装革履的模样。 在陈东平留存的最后一张照片里,他戴着一副眼镜,面容清秀,表情平静。这张拍摄于案发前不久的照片中,他看起来就像是一位普通的机关干部,文质彬彬,与"流氓罪"这样的罪名似乎格格不入。但正是这样一位外表斯文的知识分子,却在短短几年间犯下了震惊社会的重大案件。 陈东平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革命干部。在战争年代,他的父亲曾多次立下军功,是部队里有名的勇士。和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庭一样,陈家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 然而,优越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教育背景并没有让陈东平成长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学校期间,他就经常仗着自己的家庭背景,对同学采取蛮横的态度。那些被他欺负过的同学,碍于他父亲的地位,往往选择默默忍受。一些老师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也对他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业之后,陈东平被分配到河南省外贸部工作。作为一名国家干部,他本应该以服务人民为己任,但权力的滋味却让他迷失了方向。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手中的权力能够影响很多人的命运。工作调动、招工名额、参军机会,这些都成了他用来要挟他人的筹码。 陈东平小时候体弱多病,为了给儿子治病,陈再道几乎是打完仗就急忙赶回家,家里的积蓄已经用光,他甚至将组织下发的钢笔偷偷卖掉,只为了给陈东平买药。河南的冬天格外寒冷,而战时中国的经济状况也非常紧张,家里自然买不起煤炭。为了给陈东平取暖,陈再道这位开国将军竟然蹲在一堆煤渣中,努力为儿子寻找一些煤屑。 尽管陈再道倾尽所有的心血去照顾陈东平,他却没能培养出一位优秀的儿子,反而使陈东平养成了娇惯的性格。1962年,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极为紧张。有情报称蒋介石已部署好兵力,计划反攻大陆,同时台湾还开设了许多针对大陆的电台节目,如“台湾之声”和“海峡之声”等,这些节目主要内容是贬低大陆政策、污蔑共产党,并推崇西方国家。 时间一长,陈东平开始相信这些电台节目中的言辞,开始怀疑父亲的政治立场,甚至对台湾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产生了强烈的向往,思想逐渐偏离正道。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逃离大陆、前往台湾寻找所谓自由的错误念头。某一天,他向国民党驻泰国的特务组织寄出了一封“招降信”,在信中他极力赞美国民党。令陈东平没想到的是,这封信并没有到达国民党特务的手中,甚至在未越过国门之前就被查获了。 总政治部经过研究后认为,虽然陈东平有“叛国”的想法,但他尚未造成实际损害,且仅处于“试图联系”的阶段。根据“救人”的原则,决定开除陈东平的学籍、团籍、军籍,并处以两年的劳教处分。面对上级的决定,陈再道全力支持,他认为,儿子一向不“省心”,而如今竟然与境外间谍组织联系,实在是犯了大忌。 当总政治部征求陈再道的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严肃处理。陈再道原本以为陈东平会在劳教后有所悔改,但结束劳教后,陈东平不仅没有与敌人保持联系,却重新走上了旧路。最终,陈东平在1983年被捕,1984年被判处死刑,并最终执行枪决。

0 阅读:1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