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影业的《蛟龙》今年肯定是血亏了,但再看看今年押中了《哪吒2》的光线,过去几年其实比博纳还惨,5年里都差不多3年是亏损的
这就是影视公司,本质上类似地产,却远不如地产开发,因为投入上不封顶,收入上不保底。
虽然地产开发商和影视公司一样,都需要把赚到的钱继续投资,并且是加杠杆的投资到后面的开发项目里去,但地产商只有足够理性耐心,是有成功的方法论的,比如你能找到多便宜的资金,你能用多便宜的价格拿下一块优质的地,已经决定了结果的80%以上。
但影视公司的投资不行,基本上没有成功的方法论。大牛导演上一部是神作,下一部原班人马也很可能扑街。而且神作的收益摊销期也就是半年,不像好的地产项目可以长期出租赚现金流。从本质上来讲,影视公司其实不是个碰神作的生意,而是个控制风险的生意,越是激进想碰大项目神作的,往往死的越脆。
有人说那我就死磕饺子这样的导演行不行?也不行。因为第一等你认清他好想死磕的时候,你的钱已经挤不进去了。更重要的是,饺子这样的导演,5-6年才出一个作品,期间全都是负现金流,这你受得了吗?这要是再碰上墨镜王,你都破产了,他的片子还没剪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