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婆的膏药》 春寒料峭,我随学院地方病普查队来到河南巩县。三月的风裹挟着细碎的雨丝,打在脸上生疼。我们挤在县里配的面包车里,司机老张握着方向盘的手有些发抖。 "张师傅,您脸色不太好。"我注意到他额头上沁出的冷汗。 "没事,老毛病了。"他勉强笑了笑,继续开车。可没过多久,车子突然一个急刹,停在路边。老张蜷缩在驾驶座上,双手死死抵住胃部,脸色煞白。 我们几个医生面面相觑。虽然都是医学院的,可手头连片止痛药都没有。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可怎么办? "前面就是王家庄,村里有个神婆,听说挺神的。"随行的县卫生局干事提议。 我皱了皱眉。作为医学院的讲师,我对这些民间偏方向来持怀疑态度。但眼下老张疼得直冒冷汗,也只能去碰碰运气了。 神婆的院子很普通,几间土坯房,院子里晒着些草药。她是个瘦小的老太太,头发花白,眼睛却格外明亮。听完我们的来意,她转身进了屋,不一会儿拿出一个布包。 "这是驱寒止痛膏,"她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块黑乎乎的膏药,"贴在足三里穴上,每顿饭时换一次。" 我接过膏药闻了闻,有艾草、肉桂、干姜的味道,确实都是温阳散寒的药材。神婆熟练地在老张膝盖下三寸处找准穴位,将膏药贴了上去。 说来也怪,不到一刻钟,老张的眉头就舒展开了。"好像...没那么疼了。"他惊讶地说。 我们决定在村里住下。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观察老张的情况。膏药确实有效,他的胃痛明显缓解,连带着食欲也好了起来。更让我惊讶的是,原本一吃生冷就犯病的老张,现在居然能啃生黄瓜了。 一周后,老张的病基本痊愈了。临行前,我又去拜访了神婆。这次,她给我讲起了这膏药的来历。 "这是我奶奶传下来的方子,"她一边捣药一边说,"以前村里穷,看不起病,就靠这些土方子救命。我奶奶说,这方子是从一个游方郎中那儿学来的,专治胃寒。" 我注意到她的药柜里摆满了各种药材,每一格都贴着发黄的标签。阳光从窗棂斜斜地照进来,给这些药材镀上一层金边。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千百年来,民间医者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传承的身影。 回城的路上,老张精神焕发地开着车。我望着窗外飞逝的田野,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医学的进步,不正是建立在这些民间智慧的积淀之上吗?那些被我们视为"迷信"的偏方里,或许就藏着先人用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 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前方的路。
《神婆的膏药》 春寒料峭,我随学院地方病普查队来到河南巩县。三月的风裹挟着细碎
旭泰看事
2025-02-09 15:50: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