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蒋介石得知黄维被特赦的消息后,立刻邀请他前往台湾,不仅补发了他被俘27年的中将军饷,还恢复了他的名誉,蒋介石没有意识到,黄维竟直接拒绝了他。 1948年的淮海战役,是黄维打得最失败的一场战役。 黄维出身黄埔军校一期,经受过正经三民主义的熏陶,是老蒋麾下的一名良将。 论带兵,黄维有着丰富的经验,不同于爱讲大话讲形式的长官,他只看训练的成效和结果。 因此在黄维带领下的战士,都很听从黄维的指挥,而且打仗干净利索。 但黄维不光会指挥,他还能亲自上战场杀敌,1937年的淞沪会战,黄维立誓守住国土山河。 “一寸山河一寸血”这句名言,就出自于黄维的文章。 为了守住上海的交通枢纽罗店,黄维带着队伍在前线殊死抵抗,跟日军苦熬了一个星期。 面对日军的长枪利炮,黄维没有露出丝毫退缩之意,也因此一战成名。 这场战役不仅让蒋介石更看重他,就连老蒋的心腹陈诚也对他欣赏有加,只有30出头的黄维从此平步青云。 但不管打了多少场胜仗,黄维始终是不喜欢打仗的,尤其是跟自己的同胞打仗。 1945年日本战败后,黄维本以为自己能安然返乡,却没想到因为蒋介石的决定,他不得不重新进入战场。 1948年,国民党败局已定,蒋介石仍不死心。他用一纸调令将黄维调到前线,希望以此扭转自己的战局。 此时黄维的妻子已经即将临产,还有一个月他的孩子就要出生,但蒋介石的命令他不得不从,只能带领12万人前去支援。 出发之前,黄维跟妻子蔡若曙承诺,不出两个月自己肯定能赶回来。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一去竟然就是几十年的别离。 黄维的对手是华东野战军,是共产党队伍的精兵悍将,带头的将领是陈赓。 正式开战前,陈赓礼貌性的发出了“和谈”邀请,如果黄维愿意坐下来好好聊聊,也许结局会有所不同。 但黄维始终忠于以蒋介石,陈赓写的信他连看都不看,就直接撕碎丢进了垃圾桶,并直言:“我就是死也不会投降。” 黄维对排兵布阵一向很有经验,唯一算漏了共产党的能力,没想到最后变成了俘虏。 从国民党高级将领,变成朝不保夕的俘虏,黄维的人生发生了巨变。 他不肯承认自己的身份,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姓名时,愤怒的用笔戳破了纸面。 哪怕被送到功德林改造,黄维的态度仍未有变化,他不愿意背叛蒋委员长,宁死也不吐露任何消息。 但只要提起那场战役,他就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 错的不是他的做法,而是他的排兵布阵。 在功德林改造期间,黄维索性找到其他军长,在泥土上重演战场的画面,找出派兵布阵的疏漏之处。 有时候黄维甚至会想,如果自己死在战场上,会不会少些愁闷。 不过在功德林的日子里,他并未受到任何苛待,恰恰相反,作为不听劝的改造对象,他还得到了很好的治疗。 譬如在他得了肺结核后,周总理安排人出国买药,只为给黄维治病。 那时周总理一个月的工资才100块出头,而黄维生病期间光是用药就花了300多块。 这个举动让黄维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共产党的真诚,从那之后,他的思想心结打开了。 而在接下来的改造过程中,他的所见所听所闻都发出一个声音,自己小看了共产党。 事实证明,很多国民党做不到的事情,共产党却实实在在办成了。 这也让黄维开始清醒反思自己,直到被特赦出狱后,他也没有答应蒋介石的邀请。 72岁的黄维放弃了前往台湾的机会,因为他认为共产党对他有恩情,余生要留在大陆。 但他并未忘记台湾,余生他也一直想去的台湾看看,只是没等到他出发,就离开了人间。 参考资料: 黄维:蒋介石是个英雄但他的那一套过时了,凤凰卫视
1975年,蒋介石得知黄维被特赦的消息后,立刻邀请他前往台湾,不仅补发了他被俘2
悦悦小侃历史
2025-02-11 17:24:2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