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骗”大脑做困难的事?这三个方法很有效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的事情,让我们望而却步。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小技巧,“骗”大脑去做这些事,就能轻松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提升。这里有三个实用方法,帮助你激发内在动力,让改变从这一刻开始。 一、转换自我叙述,从稀缺到富有 当我们想要做一件事,比如健身时,对自己的叙述方式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行动力。如果我们对自己说“我需要健身让自己变得健康”,大脑可能会理解为“我现在不健康”,进而得出“不去健身”的荒谬结论,导致我们难以迈出第一步,甚至在强迫自己健身时感到痛苦,因为这与我们潜意识中的自我认知不符。 不妨换一种叙述方式,告诉自己“我是一个健身的人”。这样一来,大脑会认为:健身的人有健身的习惯,所以我得去健身。简单的叙述转换,就能让思维从稀缺心态转变为富有心态。稀缺心态是觉得自己没有,所以要去获取;而富有心态则是认为自己已经拥有,只需做该做的事。 不过,在转换叙述时,要注意基于行动方向,而非幻想。不要说“我买彩票就能中大奖”这种不切实际的话,而是把身份和行为结合起来,比如“我是一个坚持学习新知识的人,所以每天都会阅读半小时”。 二、拆解小目标,轻松起步 开始做一件困难的事往往是最难的,这时,把事情拆解成小目标是个好办法。以读书为例,当我们想着“我要读一本书”,可能会觉得压力巨大。但如果告诉自己“我只需要读五页”,甚至“我只读一页”,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读一页书并非最终目的,而是通过完成这个小任务,让自己产生成就感。当我们把事情变得轻而易举就能做到,每次完成时都会获得内在驱动,顺着这个动力,我们就能一步步走向终点。 在执行过程中,要懂得适可而止。比如,一天轻松能读五页,那就读五页,不要贪多。这样能制造出对明天的期待和掌握感,让读书逐渐成为习惯。之后,再慢慢增加阅读量,直到读完一整本书。虽然培养这个习惯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但付出的时间都不会白费,因为胜任感和自主感可以迁移,读书带来的信心也会让我们在做其他事情时更有底气。 三、借助社交关系,相互激励 人类天生具有社交属性,社交关系对我们的行为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朋友约好去一个地方,即便你对这个地方兴趣不大,为了赴约也会前往。 利用这一心理,我们可以把任务和社交活动结合起来。想要健身,就约朋友一起去健身房;想要读书,就约朋友一起参加读书会。两个人一起行动,比一个人更有动力。如果朋友做得比自己好,还会激发我们的斗志,想要超越对方,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 通过这三个方法,转换自我叙述、拆解小目标、借助社交关系,我们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动力,让大脑不再抗拒困难的事情,勇敢地迈出改变的步伐,开启自我成长的新旅程。
如何“骗”大脑做困难的事?这三个方法很有效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
天地间我只有一颗心
2025-02-12 08:14:1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