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功勋老兵被儿媳赶出家门,住进机井房,2020年,英雄身份曝光,政府送来30

上瓦州杭 2025-02-14 13:59:33

河北一功勋老兵被儿媳赶出家门,住进机井房,2020年,英雄身份曝光,政府送来30万补贴,老人竟当着儿媳的面,把钱给分了。 2020年,河北的冬天格外冷,刺骨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脸庞,呼啸着穿过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村东头那破旧的机井房,住着个老人家,他叫孙顺明,这间机井房,与其说是房子,不如说是避难所,四面漏风,屋顶也四处透着光,一位老人紧裹着破棉被,缩在墙角,脸色因寒冷而发紫。

他在这里已经待了很久,仿佛被世界遗忘了一般,村里人都知道他的情况:被儿媳嫌弃,被儿子忽视,最后只能住进这个连牲口棚都不如的地方,他生活靠捡破烂,有时邻居会送来点吃的,要不是那天,他可能就这么平淡无奇地过完一生了。

那天,村长领着几个穿制服的人,敲响了机井房的大门,他们带来了一个消息,一个足以改变孙顺明命运的消息,也揭开了他尘封已久的人生故事,一切要从六十多年前说起。

1956年,16岁的孙顺明离开家乡,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一心想着保卫国家,便坐上了开往首都的火车,经过短暂的训练,他被派往福建,后来又到了重庆,在那里,他和战友们参与了一项绝密的工程——816地下核工程。

在那个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国际局势剑拔弩张,苏联的核武库对我国构成不小的压力,为了国家的安全,中央决定自主研发核武器,并建立战略后方,816工程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在重庆涪陵区白涛街道的崇山峻岭中,数以万计的建设者们日夜奋战,用双手开凿出一座庞大的地下核工厂。

这项工程的规模和难度都超乎想象,许多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孙顺明当时并不知道这项工程的真正意义,只是服从命令,默默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每天,他和战友们挥汗如雨,在狭窄的山洞里挖掘、搬运、测量。

日子过得挺苦的,工作挺没意思的,但他就没说过什么,他清楚,身为军人,国家召唤,就得毫无保留地听从安排,几年后,由于国家战略调整,816工程暂停,孙顺明被派到了西北,后来又转战到了喜马拉雅山,成了那里的边防军人。

那是20世纪60年代,西藏刚刚获得和平解放,但印度却对中国领土虎视眈眈,孙顺明和战友们驻守在墨脱县城,保卫着祖国的边疆,喜马拉雅山那儿的天气可真够呛,经常会有雪崩、泥石流和暴风雪这样的自然灾害,得随时小心,来自中原的战士孙顺明刚开始在高原上感到很不习惯,但他硬是靠着坚韧的意志,一点点克服了各种挑战。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爆发,印度军队擅自越过麦克马洪线,向中国边防部队发起攻击,孙顺明所在的巡逻班旋即投入战斗,在激烈交火之际,他眼睁睁看着战友接连倒下,悲痛万分,然而,他并未退缩,反倒以更勇猛之态投入战斗。

在一次战斗中,他腿部中弹,但他强忍剧痛,将子弹抠出来,简单包扎后继续战斗,直到援军赶到,这次战斗让印度军队的傲气受到了重创,孙顺明他们班级荣获了二等奖,而他个人则拿到了一等奖,在后来的战斗中,他屡立战功,成为一名真正的战斗英雄,但由于多次负伤,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最终不得不离开部队。

1972年,孙顺明退伍回到家乡,好多年没回了,发现家乡变化好大,他默默地开始了新的生活,用退伍费翻修了老房子,种地、务农,和普通的农民一样生活,他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自己的军旅生涯,那些功勋章也被他藏在了箱底。

他成婚育子,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虽清苦,却也称得上幸福,可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妻子因病离世,两个儿子长大后娶了媳妇,家庭矛盾不断,最终导致分家,年迈的孙顺明,因为身体不好,无法继续劳动,成了儿媳眼中的“累赘”。

他因为某些原因被赶出了家,现在住在村外的井房里,回到2020年的那个冬天,村长和工作人员的到来,终于改变了孙顺明的命运,原来,多年来,政府一直在寻找他,想为他发放抚恤金和补助金,但由于当年登记信息有误,一直没能找到他。

工作人员将一张存有三十万元的银行卡交到孙顺明手中,并告诉他,以后每月还有两千元的生活补助,孙顺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拿出了自己收藏很久的荣誉勋章,他的故事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不禁动容,在政府的帮助下,孙顺明住进了公家提供的房子,生活得到了保障。

得知他的真实身份后,两个儿子和儿媳也纷纷上门,想要接他回家养老,但孙顺明拒绝了,他把三十万元中的二十万捐给了村里,用于修建学校,剩下的十万留给自己养老。

孙顺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经受了战争的考验,也扛过了生活的艰辛,他曾经是战场上的英雄,也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他通过实际行动,展示了何为忠诚、何为奉献、何为爱,他的一生,连接着两个“故乡”,一个是战场上的故乡,代表着国家和民族,另一个是家乡的村庄,代表着亲情和归属。

1 阅读: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