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考大学,就是考公。因为大学毕业了,就国家包分配,是干部身份,解决城市户口,有粮本。一些地方考上中专,也算干部身份,但起步点低一点点。那时候没什么公务员编、事业编、企业编的区别,更没有像样的私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古代科举考试也是考公。最后会试殿试考进士,相当于县处级干部选拔考试。当然有了资格,还不等于马上有实职。殿试特别优秀的前三甲,起步点高一点,能走多远靠自己了。考上庶吉士,点了翰林,类似于进了厅局级干部预备培训班。
科举省级乡试是考举人,考上了也是政治待遇一串,也算光宗耀祖。范进中举居然高兴疯了,就是文学里的例子。遇到好政策,举人也能走上仕途。即便不能,在本地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所以呀,考公是传统文化,也算自古以来。考公不热门的阶段,都是在变革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