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李途纯突然举报株洲市原副市长肖某,称其是太子奶“冤案”幕后黑手,涉嫌渎职。但之后,这事好像就没下文了…… 在国产乳业发展历程中,太子奶曾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它承载着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也曾在乳酸菌饮料市场占据龙头地位。但谁也没有料到,这个乳业巨头会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衰落,最终走向破产重组的命运。太子奶的兴衰史,是一部充满机遇与挑战、成功与失败的商业传奇。 1996年,李途纯怀揣着100万启动资金,在湖南株洲创立了太子牛奶厂,正式开启了太子奶的征程。彼时的乳业市场竞争激烈,各类品牌层出不穷。但李途纯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独特的商业眼光,看到了乳酸菌饮料这个细分领域的潜力。他坚信,只要产品质量过硬,营销手段得当,太子奶一定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太子奶取得巨大成功后,李途纯的自信心极度膨胀。2005年之后,他如同其他许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一样,开始尝试多元化战略。先后涉足童装市场、超市零售业、辣椒酱业务和房地产业务。但他忽视了多元化发展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这些新进入的领域不仅未能为太子奶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反而分散了企业的大量资源和精力。各个项目的运营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回报却遥遥无期,这使得太子奶集团逐渐陷入了资金短缺的困境。 为了填补资金缺口,2007年,李途纯再次展现出赌徒本色,引入英联、摩根斯坦利、高盛等风险投资7300万美元,同时由花旗银行领衔,荷兰银行等六家外资银行共同为太子奶集团提供了5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然而,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李途纯与三大投行签署了对赌协议:在注资后的3年内,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能降低三大投行的股权;否则,他将失去太子奶的控股权。 拿到资金后,李途纯不仅没有收敛多元化的步伐,反而进一步加大了扩张力度。他不断扩大奶业生产基地,同时在服装、超市等领域继续投入。然而,命运似乎在这一刻开始捉弄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外资银行出于自保,纷纷向太子奶催款。同年9月11日,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整个中国奶业市场遭受重创,太子奶的销售也大幅萎缩,根本无法实现对赌协议中增长超过50%的目标。太子奶瞬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2008年11月,在花旗银行的逼债下,太子奶陷入债务危机。英联投资、摩根士丹利、高盛三大投行与太子奶签订协议,以再注资4.5亿元的承诺,让李途纯交出了所持太子奶61.6%的股权。至此,李途纯失去了对太子奶的控制权。 2009年初,株洲市成立高科奶业经营有限公司,以租赁的形式托管经营深陷资金危机的太子奶集团,李途纯被逐渐边缘化。但双方很快就产生了矛盾,从最初的言语冲突,最终演变成了对簿公堂。雪上加霜的是,为了应对资金困局,从2008年开始,李途纯在全国范围内面向社会公众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到2009年12月,太子奶集团吸收的公众存款达1.3亿余元,其中绝大部分未能兑付。这一“集资”行为成为了压垮李途纯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0年7月,李途纯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批捕。在案件中,他还被指控职务侵占、抽逃资金、挪用资金等四项罪名。与此同时,高科奶业原董事长文迪波也被媒体曝光“签下千万广告款、涉嫌利益输送”。2011年7月底,文迪波被“双规”带走调查,但这也未能阻止太子奶进入破产重整程序。2011年9月,太子奶的破产重整方案获得通过:新华联控股与三元食品联合提供7.15亿元资金,偿还太子奶的所有对外债务,并获得重整后太子奶100%的股权及全部资产。 李途纯在被羁押15个月后,于2012年1月无罪释放。重获自由的他,并没有选择沉默。2013年8月,李途纯实名举报原株洲市副市长、太子奶托管小组负责人、时任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肖某,称其“一手故意制造太子奶冤案”“勾结国外财团”“纵容文迪波贪渎”,将太子奶推向破产重整,“从中牟利” 。 之后,这事好像就没下文了。
2013年8月,李途纯突然举报株洲市原副市长肖某,称其是太子奶“冤案”幕后黑手,
静守岁月常
2025-02-15 18:07:15
0
阅读: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