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翻到钱穆先生的《中华文化十二讲》,有一讲关于中华文化的信仰聊到《封神榜》,

渤晨看娱乐 2025-02-16 13:16:22

这两天翻到钱穆先生的《中华文化十二讲》,有一讲关于中华文化的信仰聊到《封神榜》,提了个很有趣的问题:

“神由人封,不奇怪吗?”

欧洲中世纪强调君权神授,神是天生的且远高于人,人与神完全是两套系统;但在中国,神可以由人封、由人免。大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视之为平常。

钱穆先生说这正是我们中国人的信仰。

“天、地、人并列为三才,人可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可替天行道,那么自可由人封神。天神地神不由人封,但人可封一人神去参赞天地,此即所谓配天地。”

所以电影《封神第二部》里,看似高高在上的阐教其实也不是全知全能神。元始天尊给出了“天下共主,殷商覆灭”的预言,但对于怎么实现如何实现并不清楚。他们通过多年修行成了“圣人”,但归根结底也还是“人”,意外被殷郊吸走能量后同样无可奈何。

神的世界,实际上是人的世界的升华,由人的贡献化为神。所谓的“天道”,还得是“事在人为”。这也是我觉得《封神第二部》改编好的地方,核心还是聚焦于人。

魔家四将战力值虽强,也要听命于邓婵玉的指挥,否则只能傻呵呵地被雷震子捉弄。墨麒麟那么帅,也得闻太师来了才震得住。《封神二》的好看不止是怪力乱神,还有乱世英雄。拿人见人夸的邓婵玉来说,乱世之中的女将军,从为家国之义到以人民之义,是极具力量的角色。闻太师虽然愚忠属于反派,但同样很有人格魅力。

那人如何能成神?《封神榜》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在于,封神不论阵营。原著里,魔家四将被封为四大天王,护国安民,掌风调雨顺之权。闻太师任雷神普化天尊之职,率雷部二十四员催云助雨。

还是引用钱穆先生对中国信仰的一段总结,他说“中国人观念中,此大自然之统体便具有一最高‘性灵’。物各有性,所以物各有灵。能发挥此灵性之最高可能而对此自然界有最大功德者,中国人便称之为神。”

商周迭代是劫难,封神看的是劫难中的人在自己位置上是否尽其所能,这就属于“功德”。

带着这层理解再去回溯电影《封神二》很多东西会更加清晰,人物不是简单以阵营、体型、法术等作区分,而是基于人之性。正是这些鲜明的“性灵”让“封神宇宙”得以成立,在充满人仙妖等多元力量的世界里共存。

所以封神也从来不只是简单的正邪两立,而是在混沌中挖掘出人的极致,从而成神。

0 阅读:0
渤晨看娱乐

渤晨看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