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真治不了你的焦虑(下)知识付费中年焦虑8、为什么说大部分

映之看商业 2025-02-17 11:20:03

“知识付费”真治不了你的焦虑(下)

知识付费 中年焦虑

8、为什么说大部分知识付费都是大忽悠呢?

再次,它传授的知识“是未经你思考的”。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我被震撼到了。我想起了我读高三时的一件事情:当时班上有一位后来考清华的学霸,他总结了一套高效学习笔记。我当时物理成绩位居下游,便向学霸取经:“借你笔记看看呗。”

我把他的笔记完完整整地抄了下来,但是几次物理考试,我还是位居下游。

我说:“我都看了你笔记好几遍了啊。”

学霸说了一句:“未经你思考的知识是不属于你的。”

我一下醍醐灌顶。

为什么我们学了那么多“知识付费”的知识后依然没有长进?因为这些知识都是“未经你思考”得来的。

罗振宇曾经讲过自己为何要做“得到”语音:

“古时候有些有钱人,他们明明有一双眼,可是从来不看书,而是请人读书给自己听,从今以后,罗胖就是你身边的那个书童。这就是我的角色定位:我读完书,讲给你听。”

说得真好,但是我想问——有哪位大儒豪杰是靠书童读书给自己听而成功的?

跟各位分享一个令人绝望的事实:

没人能代替你去努力,即使你花钱了;也没人能代替你思考,即使你花钱了。

爱因斯坦说:未经思考的知识不是知识。

9、罗振宇有本书叫《我懂你的知识焦虑》。

没错,罗胖确实十分懂你的焦虑,但他永远无法治好你的焦虑,他只会不断挑逗你,给你制造焦虑。

知道吗,比卖知识更高明的,是卖焦虑感。

关于知识付费,有两句话很见血:

“那些知识付费所贩卖的知识速成,其实质卖的不是某一领域的知识,而是一种‘让你感觉很努力’的幻觉。”

“(很多)知识付费向用户兜售的,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慰藉,让你感觉自己随时随地都能得到些什么有用的东西,从而有一种收获知识的满足感。”

但这种满足感很快就会随时间而幻灭:

“听了一堆大神大牛们的分享,结果还是发现自己没有任何改变。”

付钱过后,你依然是你。于是,新的焦虑诞生了。

为什么我学了这么多知识依然没长进啊?

为什么我学了这么多知识依然是井底之蛙啊?

不明就里的你又陷入疯狂购买中,

“那我就再订阅几个专栏。”

“那我就再购买几次直播。”

就这样,你陷入了“焦虑—购买—焦虑—购买”的恶性循环中。

10、要想真正治疗你的知识焦虑症,首先你得弄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

第一,学习要有目标定位。

我朋友刘刚最喜欢随大流,

看见别人学英语,他就跟着学英语。

看见别人学写作,他就跟着学写作。

看见别人学编程,他就跟着学编程。

……

“学完,发现还是解决不了我的焦虑。”

你一定也发现了,刘刚最大的问题是——用战术上的努力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什么意思?

就是他虽然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却不知道更好的自己是什么。所以,看见别人学什么他就学什么,今天学这,明天学那,看起来很努力,但实际毫无用处。

学习如同种地,在承包这块地之前,一定要有目标要有计划,知道要种何种作物,要达到多少产量,接下来才是为之辛劳耕作。

没有目标,一切无从谈起。

那如何寻找学习的目标呢?

1. 坐下来,写出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2. 再罗列“这样的人”所对应的知识领域或技能

3. 再把知识领域或技能细分成主要和次要的知识点

你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图就出来了。目标一明确,方向一清晰,你就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嗡嗡乱撞了。

11、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

第二,学习要懂问题驱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段名言:

“如果给我1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一旦清楚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这话什么意思?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最好的学习,都是问题驱动式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有一次,我问考清华的学霸:“你的学习效率怎么这么高?”他说:“我从来不简单地去看书复习,我的学习都是问题驱动的。”

你不是不可以订阅得到专栏,不是不可以订阅喜马拉雅音频。但是在接受这些新知识之前,你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想学的知识点进行预先的学习,然后带着问题去听别人的课。

边听边对照,边听边思考,再把迷惑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再去搜罗体系化的书籍,从中找到解决这个迷惑的原理和方法,如此这样,你的学习才会变得高效。

12、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

第三,学习要懂系统深挖。

谷歌董事长施密特说过一串数据:

人类从直立行走到2003年的四百万年间,一共创造了5艾字节的信息,这个存储量相当于50亿部1G电影。

而到了2010年,人类每两天就会创造5艾字节;

再到了2013年,人类每10分钟就创造5艾字节;

再到今天,人类每1分钟就创造5艾字节。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得承认一个事实:不管你如何没日没夜的学习,你都赶不上知识的增长速度。

所以,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时代,最有效的学习并不是碎片化学习。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这话什么意思?就是说,拿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纯粹就是一个大*河蟹*。

如今社会早已分工得极其精细,并且各个领域都在飞速发展,所以,最好的学习不是追求成为一部百科全书,而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喜欢“有话植说”的一句话:

“一味贪多求全的学习,不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只会让你更加焦虑。真正成功的那些人,都是在自己行业里专注只做好自己的事,经过多年沉淀,这才一鸣惊人。

所以,不用羡慕那些成功的人,他只是比我们更早的专注于一个领域而已。”

治疗知识焦虑的最佳方式,就是你能在某个领域上达到专业水平。

13、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

第四,学习要有致用出口。

先讲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

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只是一个印刷厂的学徒工。每天看到报纸印出来的时候,他就想:“有一天我的文字出现在报纸上就好了。”

他是行动派,想到了就做。

他是怎么做的呢?

那时候,还没有专门的写作培训班,于是,他把报刊杂志上的好文章剪下来,再一句一句抄写在一张张纸条上。抄完之后,把原文放在一边,然后再把这些纸条全部打乱,让自己把这些话按照顺序排列下来。

很多次排列之后,他就弄懂了文章的结构。然后,他又把难度提高一个档次,让自己把文章一句一句默写下来,很多次默写之后,他就懂得了如何运用文字。

终于有一天,他的文章出现在了报纸上。文章见报后,更加激发了他的写作兴趣,于是他天天奋笔不休,终于成为大文学家。

讲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你一个道理:

当你系统地学习一个知识后,你必须为这个知识找到一个或多个致用的出口,只有让知识频繁地得到“致用的锻炼”,知识才能真正地转化成为长在你身上的本事。

为什么有些人学了很多知识毫无用处?因为他没有找到稳定的输出系统。

14、当我们都在为求知求学而焦虑时,“罗振宇们”来了,他隔着屏幕向我们伸出胖乎乎的大手:“世界末日没什么好怕的,都跟我来。”

于是我们就登上了知识付费的这条船。但在我们积极掏钱的时候,“罗振宇们”永远不会告诉你一个秘密:

主动学习远比被动学习重要。

系统学习远比碎片学习重要。

向内学习远比向外学习重要。

专业学习远比跨界学习重要。

这就是这篇稿子想告诉你的一点真相。

我不反对知识付费,但我反对鼓吹知识速成。

我不反对碎片化知识,但我反对神化碎片化知识。

求知这件事情,没有什么终南捷径可走。此时,我想起了一个段子:

“如果你每天还在看耶鲁公开课,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知乎果壳关注无数,36氪每日必读,对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对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喜欢罗振宇胜过乔布斯,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

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0 阅读:0
映之看商业

映之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