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个挺解气的新闻,大冷天的旅游大巴被导游撂在雪窝子里,结果游客们硬是把这场

暖心能量佘 2025-02-18 19:44:57

最近刷到个挺解气的新闻,大冷天的旅游大巴被导游撂在雪窝子里,结果游客们硬是把这场强制购物风波给顶回去了。要我说啊,这故事简直能当维权教科书用。 事情发生在零下13度的无人区,导游突然把车一停,张口就要游客掏钱购物。搁以前八成得有人认栽,可这回偏偏遇上硬茬了,王大哥带头一嗓子"咱们今天谁都不许买",全车老小瞬间团结得跟铁板似的。导游先是拿离团协议吓唬人,后来看实在镇不住场,又搬出什么"刘总""110"的套路,结果游客们连车门都敢直接下。您说这导游是不是踢到钛合金钢板了? 更魔幻的还在后头。涉事旅行社顶着"中字头"的金字招牌,硬说自己和导游没关系。这可就新鲜了,旅游线路是您家的,行程是您安排的,导游证都挂在您家协会,出事了倒成临时工了?要照这逻辑,哪天餐馆吃出问题,老板是不是也能说"这厨子不是我们的人"? 说实话,这出戏码早该过时了。从2013年旅游法白纸黑字写着"禁止强制购物",到现在整十年了,怎么还跟野草似的春风吹又生?有个叫小黑的旅游博主说得在理:全国半数导游没底薪,社保都得自己挂靠,不盯着游客钱包还能盯着啥?更别提那些购物点和旅行社签的"阴阳合同",游客前脚进店,后脚返点就到账了。 您别看涉事旅行社五次登上黑榜还活蹦乱跳,这里头的水可深着呢。监管人员掰着指头数:全成都上千家旅行社,总共就几十号人盯着,就算个个三头六臂也盯不过来啊。更气人的是这些老油条会看风向,严打时装鹌鹑,风头过了接着作妖。就像这次,游客都冻得直哆嗦了,导游还梗着脖子说"不买别想走",这吃相未免太难看了。 要说破这个局,光靠游客硬刚还不够。首先得给旅行社套上紧箍咒, 像这种五次黑榜还营业的,就该直接摘牌关门。再者,国字头企业更得爱惜羽毛,别让几颗老鼠屎坏了整锅汤。最后得给导游们留活路,该给底薪给底薪,该交社保交社保,总不能让人家天天演"恶人传"吧? 这次王大哥他们真给大伙打了个样。以前很多人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结果惯得这些黑导游越来越嚣张。现在好了,手机一掏、视频一拍,该投诉投诉该曝光曝光,看谁还敢把游客当冤大头。要我说啊,就该给这些硬气游客颁个"旅游卫士"奖,再把那些耍滑头的旅行社挂上诚信红黑榜,看他们还敢不敢玩"甩锅大法"。 说到底,旅游本该是件开心事。监管部门该拿出刮骨疗毒的劲儿,游客们也得学学王大哥的硬气。什么时候咱们不用提心吊胆地报团,什么时候才算真正实现了"诗和远方"。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被导游忽悠了 导游嘲讽游客穷 打击黑心导游 恶毒导游

0 阅读:0
暖心能量佘

暖心能量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