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难道看不出朱允炆镇不住藩王吗,为什么自己在位时不削藩?
就这么说吧,别说朱元璋自己了,就算拉上蓝玉、徐达、常遇春这些人让他们看靖难之役的经过,都能给他们看傻。
谁能想到,朱元璋给自己的孙子留下了近百万的精锐部队,将帝国九成的资源都留到了中央,还特意留下来一整套文武班底,就这种实力,别说对付那些已经没有实权王爷,就算打上蒙古也是完全可以的。
而朱棣,当时削到只剩个王府了,只能养800亲卫队,连北京城防军都是建文的人。
试问,这种仗,建文皇帝怎么输?
朱棣能攻下南京城,所谓的“靖难之役”能取得成功,这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来看,几乎可以说是一种神迹。 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来看,估计朱棣自己都没指望能造反成功,又何况是早就故去了的朱元璋呢。
朱元璋就是始作俑者,分封就是他主导的,不得不说明代亡于极致的家天下。天下都是朱家的,其他人都是鱼肉,独夫制度下,土地兼并,家奴擅权,至嘉靖朝已经积重难返。万历回光返照后,又步入老路,其能不亡?只有程度上的区别,没有本质的改变。所以,与其说建文帝如何如何错误,还不如说是术的失败。百子千孙的朱家,终究是重蹈覆辙。
朱棣虽然手上开始只有八百人,但戍边十数年,统领大军跟边军卫所将领关系密切。再加上蒙古朵延三卫支持,朱棣只要突袭占据北京就能迅速壮大。
平静~开开开
朱允炆和崇祯共同点是全盘相信儒家文官
水月镜花 回复 02-22 06:55
再加一个公子扶苏[捂脸哭]
大汉神帝 回复 03-20 16:30
汉宣帝英明神武了一辈子,结果最后选了个信儒家的太子
上弦月
朱棣造反,逆天改命,以弱胜强,他侄儿但凡对一次,他就造反失败,但是他侄儿就是没有对上一次。朱棣造反把大明气运透支了,明朝灭亡时候,大明只要对一次,都能把满清摁死,结果满清就是上演逆天级的蛇吞象。
huang东逝水 回复 03-19 19:57
肯定是造反,爱新觉罗世袭建州卫指挥使
乐乐乐乐呀 回复 03-18 13:16
是造反,后金本是大明附庸
一蕉被蛇咬
但凡少作一样死,都可以做得稳稳的
fhjhg 回复 02-23 06:15
帝师齐泰黄子澄方孝儒等从早到晚的在大殿上怂恿
曹孟德综合症晚期患者
瞎指挥憋,但凡一句话:擒杀朱棣者,封王赏千户食邑,朱棣就活不过当晚,还想起兵造反?朱允文说不准伤我叔叔,这还怎么打?
用户10xxx14 回复 02-28 14:24
朱棣上位后,也是继续削藩的,只是他用了定下天子守国门的方案。
会选好房团购沈经理 回复 用户10xxx14 03-03 03:03
他是因为藩王造反上位才没办法削的,有脑子都不会这样问
风花雪月
这才是真命天子的操作,老天都在帮朱棣,就像他老子朱重八,当年就像开了挂,怎么打都赢,这天下不姓朱老天都不答应!
用户14xxx51
朱允炆自己志大才疏,长于深宫夫人之手,还重用一群酒囊饭袋如黄子橙之流,逼死皇亲已失大义,反观燕王,常年征战,军中还有他岳父徐达的部下,也朱允炆焉能不败
张三!
从朱棣成立内阁起,文人已经开始逐步架空皇权。五军都督府的没落,皇帝丧失军队的掌控权。全面海禁的开始,文人又抓住了最大的钱袋子。你难以想象,明朝军人的地位还不如宋朝。都说东林党搞垮了明朝,真正的幕后的掌控的文人。明朝为何多太监专权,因为只有太监是皇帝的人。
用户10xxx69 回复 03-06 02:16
你这么说错了,第一税收不合理应该执行乡绅一体当差一体纳食,摊丁入亩政策,第二没有把决策权,议政权分开,第三个内阁组成不能由六部的人出任,任内阁就不能出任六部官职那怕建议谁任六部也不行,内阁应该五个人三个武将两个文臣
小菟 回复 03-20 13:57
你扯淡吧!正真衰弱是瓦剌留学生把大明武将集团全搞团灭了,从而军权落到了文官手里,后期武将被文官压的死死的
豆腐小僧
很多写到这一段历史的书里都隐隐约约提了这么一点:建文帝只有一个优势,就是熬死他所有的叔叔辈,尽量少削蕃;因为当时北部的几个王公藩镇都是用来抵御草原南下劫掠用的,对于这点来说,一个治国者要分得清轻重与缓急。
/mg/kk 回复 02-21 20:13
几个岁数大的亲叔叔们有实权,有威望,其他的根本翻不起浪花!
深蓝22017867 回复 02-22 03:19
我就知道朱元璋熬死大儿子朱标了,不是岁数大就肯定先死😂
小自在
那些藩王全是他儿子 要削藩就不会封这些藩王了 老朱规划的体系 自家旁系掌控边军拱卫中央嫡系
shalsan 回复 02-20 22:40
开历史倒车,周,汉初,晋,都证明了这模式不行。
SHMILY 回复 02-21 16:50
削藩是哪个皇帝上位都要做的,朱棣也不例外,大侄子已经帮他清理了一遍,他上位之后又把那些弟弟侄子们清理了一遍,只不过手段更高明一些,借兵给他的宁王从北方调到了江西,没有了自己的老根据地。他二哥三哥的继承人也被修理了一顿。
羞涩的漆黑莲月
朱棣继承了他老爹的优秀基因-运气好。
颜维
朱元璋根本就没准备削藩!他也压根就没想到,他的孙子会愚蠢到削藩!设藩的初衷就是替皇家世代镇守边关,不削藩,就不会有朱棣清君侧!
huang东逝水 回复 03-19 21:10
明朝的那有地方财政大权人事权,就相当封了一个将军,用自家人镇守要地
嘥气 回复 03-22 09:04
先搞清楚明初的藩王和汉初的藩王本质区别在哪,在评论!
用户14xxx40
死“十族”的那一帮自以为是的腐儒害的
用户17xxx37
不需要镇,镇是错的。
帆荣
朱元璋也是百密一疏,朱标只是皇太子并不是皇帝,太子被废或夭折,按照顺位或能力应在几个健在的儿子中再次选太子,这种隔代传位德不配位本来就是大忌,完全是自导自演的灾祸。
huang东逝水 回复 03-19 21:27
万一朱元璋是有意的呢!只有打出来的皇帝才是真皇帝,继承来的皇帝皇权有限要靠士绅文官集团勋贵的支持才能坐稳位置,要他们支持就要利益妥协,不妥协的不明不白的就死了,正德抓军权,以武压文想当真皇帝,所以落水染疾而亡,天启重用魏忠贤搞东南钱粮以养军赈灾镇压叛乱,天下大体是太平的也是落水而亡,换崇祯上台政策一变烽火四起,大明天下就亡了,嘉靖皇帝天天磕丹药都活了六十多岁
片叶不沾身
老朱杀得不够狠 后代削藩的太快
guwuyilei
家族内讧,政局动荡,明廷会繁荣长久吗,亲皇孙和各藩王儿子孙子,都想保全……按当时朱元璋想,南京拥有的军事和资源可以打败个别藩王叛乱,……
来自深圳的拾贝者 回复 02-23 17:31
所有藩王一起上都打不过明代中央军。光李景隆率领的中央军就有,50万,这些中央军可都是跟随朱元璋经历立国战争的百战雄狮。那些藩王每个人都只有5千~1万人马。如果是蓝玉,傅友德等人率领中央军,你看朱棣感动不?
我是他朋友
所以后来清朝,王爷不得离京。吸取教训
深海之鲨 回复 02-22 10:16
然后上演九子夺嫡
平静~开开开 回复 02-22 13:00
也就是多尔衮没有亲儿子,否则多尔衮也要拿侄子皇位
老何
看看地主家的丑儿子李景隆(朱元璋外甥孙子)是个啥范,停二五八万不赢,三六九条不赢,一四七饼还是赢不了。
人间烟火
其实很简单,在朱元璋决心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之后,就开始给他扫清一切不稳定因素了,在他的各种安排下,正常情况,藩王连反抗朝廷的实力都不具备了(从代王、齐王、岷王、湘王可以看出),更何况造反推翻朝廷,包括朱棣,但是谁能想到,朱允炆就是这么的非主流....
神兽鸿鹄
王爷造反成功的,古往今来就他一个,确实是神迹,运气成分拉满
石开 回复 02-21 23:15
不是造反哪来的政变???
陌上行 回复 02-23 00:08
难度不一样,朱比李难太多
对面有条胡搅蛮缠的傻狗
朱棣:谁说的没指望造反成功?没指望成功我造反?我是头和脖子比大刀还硬还是怎么的?我的目标就是坐那个位置,年少时就是这么想的,只是我爹和大哥都太厉害,只能认怂,其它人,不管国内还是国外,我就没放心上,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结果你们也都看到了。[抠鼻]
用户17xxx61
朱元璋就是个地主思想,没有马皇后,他屁都不是,就一倒插门的
荒天帝
明朝灭亡是有多方面的原因,有老朱的极致家天下,又有土地兼并,还有气候的原因,外敌内乱.当时除了老朱家外,估计其他人都等着明朝灭亡,换个领导[滑稽笑]
用户10xxx57
文官操蛋:黄子澄,铁铉啥玩意。武官混蛋:李景龙什么东西。朱允炆自作孽,不可活!
江江
朱元璋一直觉得分封没问题,直到晚年,他还对朱允文炫耀自己的安排如何周全,说“朝廷有变,藩王御之”,直到朱允文问出“藩王有事,何以御之”,朱元璋才发现自己的安排有问题,但此时他已年老,没精力也没时间改变了
圝圣言圝
因为皇帝消藩不得人心。替他保江山的将士出工不出力。那些既得利益者,谁也不想成为被削的对象。
用户10xxx59
儒家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屁话!腐儒说的就是这!为什么不能我命由我不由天?谁要杀我我就反抗,哪管洪水滔天或什么后果,命都没了还要这破名声有毛线用?
中军
建文帝操之过急,且削藩开始,手段过硬,藩王毕竟是自己的皇叔!刚登基上位,应先赦天下,安抚民心,熟悉政务。治理庞大帝国,在边上看和自己做是完全不同的。把爷爷的丧事圆满完成,把爷爷留给他的人马用顺了,然后再开始削藩。就算永乐大帝再雄才大略,也没有用武之地!
huang东逝水
朱元璋分封的都是守边的将军三卫护卫属于王府管理,没人事权没财政权,三卫就算满编才多少人,跟西汉分封不是一回事
这是口诀
就是朱元璋留给朱允炆太多政治资产,才让朱允炆膨胀了,从一开始对朱元璋表态的缓缓图之,到称帝后就成了削藩过急。
12345678
只要分封藩王的,没有不造反的,刘邦封藩王,藩王造反差点把汉景帝搞死,司马炎封藩王,八王之乱。历史没有教训,只有轮回。
嘥气 回复 03-22 09:12
藩王和藩王是不一样的,搞清楚再来评论!
用户42xxx57
朱允炆太垃圾了
板凳匪徒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那些大佬看不上小朱放水给老四?
/mg/kk 回复 02-21 20:21
就是放水。建文连自己的亲叔叔都给逼死了,特别是那个自焚的亲王,那可是和建文一起长大的,真正的至亲!这都能下去手,你说其他朝臣都是外人能不心里害怕吗!失了大义,失了人心,下面只是象征性抵抗一下!
板凳匪徒 回复 /mg/kk 02-23 07:55
其实有没有可能建文没有平衡好先帝重臣各方势力,自己启用齐泰黄子诚等新人,然后被各方势力给做掉了
光阴
朱元璋对属下朋友苛刻残忍无情无义,但是对子孙后代确是宠爱有加。
张沉默_
他侄子主要也狠,你削藩最起码保证荣华富贵,
哈七派
文官集团误国,贯通整个明朝
飞蛇利刃
朱棣:都是对手的衬托
和谐社会
按股份公司分析,以前朝代将军大臣小地主有股份分红的。明朝就老朱家才是股东,其它人只能悄悄弄钱,到了末期股东上百万,董事长也穷b了,结果百万股东基本上全死,要不现在朱姓是第一大姓人口几亿人。
用户10xxx63
李世民,朱棣都是王,敢造反,那肯定是有几刷子的!实力+机缘,一不小心就能赌赢。
为了年萌
大明不是没有人才。但是没有不拿工资的人才。将士不是不能拼命。但是拼赢了,再被皇帝砍一刀不就亏了吗?朱元璋工资没到位。纸面实力都是虚的。所以新皇帝还要太子坚国,自己亲自去打蒙古人。他知道他不容易指挥的动。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朱元璋他们死都没法相信,居然有朱允炆这么蠢的搞法。一群高手想半天,都想不到弱手的输法,可以输成这样
读你
在朱重八身上,我只看到了愚昧、野蛮和狡黠!
嘥气 回复 03-22 09:14
在你身上只看到了无知者无畏,用现代上帝视角看的愚蠢至极
huang东逝水
老朱给文人的优惠是有限额的,朱棣之后的皇帝压制不了天下文人,也压制不住天下卫所军队,所以就没税收了,税基都一年比一年少,永乐能干成那么多大事但是之后朝廷财政和永乐的财政就是两回事了
用户11xxx94
从古至今一地藩王对抗整个中央成功的只有一个
何卿
一句话,朱元璋没算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朱元璋封王没太大问题。问题是,后面老二老三都死了,这才致命。其实如果这两个不死。加上朱标不死。朱棣很难成功。不止是朱标的太子身份。关键后面两个藩王可以制约朱棣。这个才是最关键。可是两个都死了。这样北方就是朱棣一人独大,这才是致命的,朱元璋不可能把朱棣杀了吧。
割草机
朱元璋觉得朱允炆只有中人之姿,朱棣是个人杰。但相信用制度的威力和集体的能力,应该可以遏制驾驭个人的。。没想到的是中人之姿还不如撒手大掌柜。一顿乱操作和崇祯好有一比。
大林
大一统王朝,藩王造反唯一成功者。
石开 回复 02-21 01:48
李二:你说啥,我亲自干掉太子,逼迫父皇退位。你也太看不起我了[捂脸哭][捂脸哭]
45599957
朱元璋杀功臣,让手下人都寒了心,朱棣反朱允文,一些大臣们都在看,甚至有人帮忙。
周情孔思
朱允炆多行不义,人心丧尽。燕王极致忍耐,被迫反击。
snake
朱元璋无所谓!不管谁胜,都是自己直系继承!
【云中风→】
明不亡没天理,一个被忽悠瘸了的皇帝,一堆垃圾制度没办法解决,土地,税收,军队,可惜了老百姓
谢某之
历史上几千年打着清君侧,旗号的,只成功一次
云衣风步
统帅不行,累死三军
用户87xxx44
说明天命在朱棣,老朱错了
用户10xxx66
没有奸臣怎么会输
鄧鄧
马皇后的儿子只剩朱老四一个了,难道为了孙子你杀儿子?
韭菜炒大葱
宽和仁慈的湘王被黄子澄逼自杀后,朱棣绝望了,只能清君侧。
海阔天空任鸟飞
朱元璋金国后裔,祖籍北京。金国灭亡祖辈改汉姓朱,元朝以奴隶卖到凤阳。元末朱元璋奴隶起义,靠庞大假汉人势力,竟然当了皇帝。不过建都南京,不满意,老想迁都北京。朱棣这是完成了朱元璋的遗愿。
,,浮生负流年。。。。
就是老朱就是封王的,你让他削谁,诸王都是他儿子辈,还好是明成祖赢了,不然华夏又是五胡乱华的悲剧
cz
建文失败原因是上台之后实行"建文新政",一反朱元璋一系列政策,增强文官作用,排挤武勋,宽刑省狱,严惩宦官;最大错误是削藩策略错误手段激烈,甚至迫得其叔父全家自焚;用人错误,重用“建文三傻”,重用“二五仔”李景隆;由于其一系列倒行逆施,导致战端一起,勋贵及各亲王、手握重兵的沐家都作壁上观。后来李景隆和谷王朱橞竟打开金川门迎接朱四。
用户10xxx66
这就不得不说战神李景隆了
huang东逝水
这是人心向背,这只能归属于建文无能建文朝廷无能,
悲农
自己封的,凭什么自己削啊
走极端路都是被逼的
建文是史上第一败家子[doge]
负正一
朱元璋杀淮西勋贵保孙子,这就先天让淮西勋贵站在朱允炆对立面,朱棣兄弟几个和淮西勋贵一起上战场很多年加上联姻,感情和利益关系都很深,朱允炆太年轻政治智慧又不行,上台后根本就没手腕收服掌控军队勋贵阶层。
海纳百川
历史就是这样,没有千秋万代
莫邪
朱允炆如果只是削朱棣一个人是有绝对实力,关键在于他削的是所有的藩王,步子迈的太大
大梦归离
这个没办法,除了他傻,不知道学汉武帝慢慢来以外,还有他叔是气运之子的原因,这咋比得过?
女人如烟 回复 02-20 19:30
建文还想得出推恩令就好了,他连武帝皮毛都比不了,眼高手低!操之过急!
ωǒ訫╬詠恒 回复 女人如烟 02-25 01:36
推恩令是家族内斗,树枝争奇 撼不动根本。藩王造反可以算是两个国家斗争了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2◕ ̯͡◕゛ ❁҉҉҉҉҉҉҉҉
朱允文发布命令,不准杀死朱棣。他不想被杀害叔叔骂名。这下好了,皇帝不想背骂名,手下谁敢杀朱棣。能放水就放水,一个打不死的朱棣,造反不成功都难。
守望者非魚
连藩王都震不住还做什么明朝帝王,直接换有能力的,没能力就算做了也是昏君[墨镜]
用户10xxx59
朱允炆既当又立,既想削藩,又怕背负杀亲王亲叔叔的骂名
古道西风
酸儒误国啊
格局决定眼界
玩内耗的皇帝都不是好皇帝,世界那么大,如果内耗皇帝懂得把内部危机转成外部机遇,世界早就统一了。
用户16xxx60
兵多不多不重要,是不是气运之子才重要
白玫瑰°
土地兼并那个朝代都有,唐宋也不见得少,你说整个天下都是朱家的,几个皇帝都是死的不明不白,京城有啥皇亲?成年的皇子都会离京,说白了,明末大多数文官已经丧失理念了,觉得换个朝代,他们一样能混的下去[哭着笑]
用户12xxx15
烂泥扶不上墙
晓静
自己下令不射杀四叔!
Darryl-Yee
允文一句勿伤吾叔,把自己玩死了
用户17xxx37
削什么藩?朱允文的幕僚完全是个饭桶,他的叔叔们最多无非是摆摆叔叔的臭架子,其实对朱允文的明朝政权是有益的,靠朱允文自己能维持明朝的安全吗?
男儿当自强
这就家天下的结果
Alex8001
没有李锦隆一步步送加上最后开门,不可能也变成可能了
Lucifer
朵颜三卫是借的兵
用户10xxx04
对于底层士兵来说,这又不是外敌入侵!都是你们老猪家自己的事!
那时明月在
说的好,但是能打仗的就剩守城将军耿炳文,军事主官不行。 还不如铁铉。
笨笨
朱老四得天下完全依靠大明战神李景隆。
丽斌相框
玄幻的都像李景隆是朱棣的死党了。
木易十四
土木堡战神,一战把大明的武勋集团给送了,皇权旁落,好不容易,他老弟捞回点权利,又来个夺门之变,武宗要崛起,落水而亡,嘉靖几次三番被刺杀也是命大,
微妙玄通
1,朱允炆重用的李景隆是个废材中的废材。2,朱允炆一句“不准伤我叔叔”束缚了士兵。3,朱允炆消藩时机不成熟。如果再过个三五年集权稳定,消藩手拿把掐。
青青林
不削藩会有西晋之祸吗?
金华
朱允炇失败是必然的,你以为他的老师方孝孺在他上任仅一两年方就提拔他亲幸子弟多达千人,大肆打压武将,朱允炇根本不懂帝王平衡之术若他这一脉当政可提前明未“东林党”之祸
瑾槿
朱允炆不管,让手下放开打,也没朱棣啥子事。
宝宝
朱允炆众叛亲离,没有藩王支持,大家都眼睁睁的看着朱棣奔袭南京。因为,朱棣是在给藩王们争取利益,即使输了,朱允炆也不敢再削藩了,赢了,对自己损失也不大,将帅们也不敢拼命,所以朱允炆必败。
用户14xxx64
牵都北京屁事没有
冀中老炮
朱允炆被当时的儒家培养成了一头猪。
金华
只能说朱允炆能力差,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稀烂
用户14xxx58
朱元璋早就想过孙子面临这么多叔叔可能会有大麻烦,所以早早就定下很多约束藩王兵权的家规。但如果真有藩王脱颖而出造反成功那也是他的儿子,有能力更强的皇帝上位对朱家也是好事
卖软膜天花光源小伙子
主要问题是大家不想跟随建文帝,都是出工不出力,换谁来当皇还是能照常上班。
用户17xxx20
800亲卫队?可别被电视剧骗了哦!
用户13xxx44
有明一朝,文官集团士大夫阶层一次次与皇权对立抗争,大礼仪件,朱程理学的兴等等,或许就是宗法制社会及士大夫阶层对朱元章直接传位于孙和靖难之役的反思,及反思后的教狂过正。
用户10xxx45
明朝军队都战斗力非常强大,汉朝代中恐怕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前期的军队可比,即便明快灭亡时军队的战斗力都不差,土木堡是皇帝乱来。明开国大将差不多没了后,朱棣本身武力值就是前三了,手下能用的兵不多,但很能打,加上朱允炆武力上是个小白,然后又仁慈过头,饶了朱棣一次两次三次,这种狠人下一次总会成功的。朱元璋能算到没有哪个藩王能武力威胁建文帝,但没算到建文帝会一次次放过对手。
用户10xxx29
朱棣拥有靖难三杰,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儒的忠心辅佐,何愁争不了天下。
用户13xxx44
1.皇位直接传孙子,千古未有。宗法制社会(国法家法)都不允许。违背了立谪立长立贤的原则。2.朱允炆能力不足,中央文臣武将也能力不足,且不团结,有的两边下注。老一辈功臣武将几乎杀光。中央的武将都是年青一辈。3.叔侄争遗产,旁人多观望。4.靖难之役,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1和3项有关系)战争激烈程度有限。甚至比不上历朝历代末期各起义军各部之间抢地盘的战斗激烈。所以很难从军事战争的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