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邓稼先浑身大出血,死状惨烈,而在离世之前,他拉着妻子的手,深情地

如梦菲记 2025-02-21 10:35:20

1986年7月,邓稼先浑身大出血,死状惨烈,而在离世之前,他拉着妻子的手,深情地说着,这辈子对不住你,下辈子还要选你。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3年邓稼先与许鹿希喜结连理,一个是才华横溢的物理学家,一个是前途无量的医学专家,他们本可以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1958年一纸调令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为了国家安全,邓稼先接受了参与中国核武器研发的秘密任务,出于工作的绝对机密性,他只能告诉妻子自己去外地出差,却无法说明何时归来。   这一别竟成了长达十一年的分离,许鹿希不仅要独自抚养孩子,还要面对亲友的各种疑问,作为医学工作者,她坚守岗位,同时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而远在戈壁滩的邓稼先,则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奋斗。   1959年,苏联突然撤走全部专家,带走所有技术资料,中国的核武器研发几乎陷入绝境,邓稼先带领团队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开始,日以继夜地进行复杂计算和实验,那里没有舒适的办公室,没有先进的实验设备,甚至连基本生活条件都无法保障。   核辐射的威胁如影随形,在一次关键核试验中,由于意外情况,试验装置出现故障,为查明原因,邓稼先不顾个人安危,亲自进入高辐射区域检查,正是这次冒险,让他的身体受到致命伤害,埋下了日后病痛的种子。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当蘑菇云腾空而起时,邓稼先和同事们流下激动的泪水,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真正拥有了自卫的核威慑力量,然而,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他们甚至不知道这些科学家的名字,为了保密工作,邓稼先和同事们的贡献被深深埋藏。   直到1969年,邓稼先才回到北京与家人团聚,十一年的分离,让他几乎认不出已经长大的孩子,而许鹿希的青丝中也已夹杂不少白发,重逢的喜悦中,许鹿希敏锐地察觉到丈夫的健康状况已大不如前。   1985年初,已退休的邓稼先终于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家人,但命运似乎并不愿给这位科学家太多安宁日子,长期接触核辐射的后果开始显现,他频繁咳血和胸闷,作为医学专家,许鹿希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些症状背后的严重性。   一天邓稼先突然提出想去天安门广场看看,在医生特别允许下,他们乘车来到天安门广场,车内,邓稼先目不转睛地望着城墙上毛主席的画像,神情肃穆而虔诚,随后他又将目光投向人民英雄纪念碑,陷入沉思。   就在这时,他转向好友,轻声问道:"你说,三十年以后人们还会记得我们吗?",这个朴素的问题,道出了一个隐姓埋名一生的科学家内心深处的思考,他们付出了一切,却无法像其他科学家那样享受公众的认可和赞誉。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的生命走到尽头,在最后时刻,他拉起妻子的手,用尽全力说出那句让人泪流满面的话:"这辈子对不住你,下辈子还要选你",许鹿希泣不成声,趴在病床边无法自持,这一刻,她不仅失去了挚爱的丈夫,也真正理解了他肩上担负的使命有多么沉重。   邓稼先的逝世,直到那时才被公开,全国人民才知道,原来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默默奉献了一生,许鹿希整理了丈夫的遗物,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手稿和日记,她决定,要让更多人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了解他为国家付出的一切。   邓稼先曾问:"三十年后人们还会记得我们吗?",如今,他的担忧已得到答案,1999年,邓稼先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的名字和事迹被写入教科书,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的榜样。   每当人们谈及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历程,邓稼先的名字必然会被提及,他用生命铸就的国防之盾,守护着亿万同胞的安宁,而他与许鹿希之间那句"这辈子对不住你,下辈子还要选你"的深情告白,则成为了爱国与爱家如何平衡的生动诠释。   历史会记住那些改变世界的人,而邓稼先无疑是其中之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正是无数个像邓稼先这样的普通人,用自己的奉献与牺牲,铺就了通往强国的道路。 参考资料:广西政协报新闻中心—2024-07-09—寻找邓稼先

0 阅读:91

评论列表

溪水

溪水

3
2025-02-21 12:14

致敬英雄,永远铭记!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