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5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林彪元帅在讲话中说:“毛主席经

历史有小狼 2025-02-22 18:39:35

1966年5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林彪元帅在讲话中说:“毛主席经历过的事情,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多得多。他们没有经历过像毛主席那样长期、那样复杂、那样激烈、那样多方面的斗争。毛主席革命经验之丰富没有那一个人能超过。毛主席在全国、在全世界有最高的威望,是最卓越、最伟大的人物。” 毛泽东最初的志向与军事毫无关联,他曾打算成为一名教师或新闻记者。1920年代,国内军阀混战,列强侵略,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加入了早期的共产党组织。 1927年,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失败,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此后,毛泽东常说自己是被"逼上梁山"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这一转变可谓命运的重大转折。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这是他第一次尝试武装斗争,虽然起义遭到了挫折,但他及时改变战略,带领起义队伍转向井冈山。毛泽东后来回忆说:"当时,我还是个白面书生,没有准备打仗。" 在井冈山,这位从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文人开始了他作为军事指挥员的生涯。毛泽东最初对军事非常陌生,他曾经说过:"军旅之事,未知学也,我不是个武人,文人只能运用笔杆子,不能动枪。"但现实的残酷让这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不得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从1927年到1949年,毛泽东在战争中度过了22年,这段时光恰好是他34岁到56岁的黄金年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极为艰难的探索。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经历了五次反"围剿"作战,成功指挥了前四次反"围剿",但第五次失败后又带领红军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这段经历,使毛泽东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指导抗日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他针对日军强大而机动性差的特点,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在敌后开辟了广阔的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更是展现出卓越的战略才能。他先后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在与亲信交谈时,曾半开玩笑地说如果自己下野,愿意推举毛泽东作为继任者人选之一。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观察到毛泽东为尊重自己不吸烟的习惯,在长时间谈话中一支烟也不抽,事后对秘书感叹:"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绝不抽一支烟,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啊!" 国民党军队中的一些高级将领对毛泽东的军事才能也持肯定态度。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在阅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后,十分赞赏这部军事著作。他认为这是制定抗日战争战略方针的重要理论依据,并向蒋介石推荐。 在白崇禧的建议下,国民党军委会将《论持久战》的核心思想概括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作为指导全军抗战的战略方针。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实际上采纳了毛泽东提出的持久战思想,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国民党军事将领中,陈诚、胡宗南等人虽然是坚定的反共分子,但在私下交谈中也承认毛泽东在军事指挥上的非凡才能。这种来自对手的评价,无疑是对毛泽东军事才能的最好证明。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引起了国际军事界的广泛关注。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要求美国陆军研究毛泽东关于游击战的著作。 1961年2月,美国《星条报》报道:"肯尼迪在一个方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学生,他对毛泽东有关游击战的著作很重视,并要求陆军研究毛泽东有关这个问题的言论。"这表明即使是当时与中国关系紧张的美国,也不得不重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曾将毛泽东与蒋介石作比较,称蒋介石"由于他一丝不苟地照搬书本,使他成为一个平庸的战略家",而毛泽东则是一个"善于利用时代的机缘进行革新的人"。这种评价客观反映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西方军事院校也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纳入了教学内容。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等世界著名军校都开设了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课程。这些军事院校认为,毛泽东的弱势一方作战理论对当代军事理论有重要补充作用。 美国西点军校的一位教员曾撰文指出:"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善于以弱击强、以弱胜强的军事天才,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及实战应用非常地精妙独特,至今还没有好的应对破解办法。虽然我们是在把他当作对手来研究,但是我对中国的毛泽东始终怀有最深的敬意。"

0 阅读:165

猜你喜欢

历史有小狼

历史有小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