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BBC又被推上风口浪尖,起因是署名Koh Ewe的新加坡籍编辑撰文暗讽《美国队长4》在中国市场遇冷是"逆民族主义"作祟。眼尖的网友扒出这位郭姓编辑过往惯用"显微镜找茬"的报道风格,被戏称为"行走的西方媒体滤镜"。
可这次她怕是要翻车——根据最新票房统计,《美队4》在中国市场明明稳坐海外票仓亚军宝座,本土观众贡献了超1.3亿美元票房。反观美国本土该片首周仅收8000万,连《蜘蛛侠:纵横宇宙》零头都不到。这波操作简直是"自己家后院烧着火,偏要教邻居怎么用灭火器"。
倒不是说超英电影非得全球通吃才算成功。漫威宇宙发展到第34部作品,观众审美疲劳是肉眼可见的事实。就像参加同学会的老友,见面次数太多难免少了新鲜感。但硬要把市场规律扯上意识形态大旗,这就好比用美队盾牌切西瓜,多少有些用力过猛。
想起前阵子《奥本海默》在日本的争议,人家东宝影院处理得多聪明——既尊重本土观众情感,也不妨碍艺术交流。文化产品跨国传播本就需要微妙的平衡,与其忙着贴标签,不如多研究观众用钞票投出的真实票选。毕竟在这个流媒体时代,再厚的滤镜也遮不住真实的市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