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索要乌稀土石油,美俄欧三方角力谁能胜出? 特朗普近日公开表示要从乌克兰获取稀土、石油等战略物资,这一表态直接打破了美国长期扮演的"盟友"角色。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已探明稀土储量达50万吨,约占全球储量的4.2%(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数据),而美国稀土进口依存度高达80%。这种资源争夺的背后,折射出国际关系的深层裂变。 从笔者观察来看,美国政策转向绝非偶然。自2023年欧盟出台《关键原材料法案》后,全球稀土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乌克兰作为欧洲最后一块未开发的资源宝地,自然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 深度分析:三层战略角力 资源争夺战:美国突然出手的根本动机在于构建"稀土北约"。参考2022年美加关键矿产联盟的组建模式,美国试图通过控制乌克兰稀土,打造针对中国的资源包围圈。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掌握全球60%的稀土加工能力,这种垄断地位令美西方如坐针毡。 地缘控制战: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已向乌输送超450亿美元军援。但如今从军事援助转向资源索取,这种转变暴露出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笔者认为,这可能是为应对2024大选的政治筹码,通过资源议题转移国内经济矛盾。 能源定价权争夺:乌克兰石油储量约9亿吨,虽不及俄罗斯,但毗邻欧洲的地理位置极具战略价值。美国若能掌控这些资源,就能打破俄罗斯对欧能源命脉的控制。这让人联想到1986年油价战中,美国联合沙特打压苏联经济的经典案例。 影响预测 1. 乌克兰困局加剧:基辅当局正面临"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的困境。据世界银行数据,乌战后重建需4110亿美元,资源开发权可能成为抵债筹码。 2. 全球供应链震荡:稀土作为芯片、新能源车的核心材料,争夺战将推高相关产业成本。参考2010年中日稀土争端,当时价格暴涨10倍引发全球震荡。 3. 中俄合作深化:面对西方围堵,中俄在北极航道开发、能源结算体系等领域的合作可能提速。2023年两国贸易额已达2400亿美元,这种趋势或将持续。 从战略逻辑看,这场资源争夺本质是百年变局的缩影。美国试图通过"资源殖民"维系霸权,俄罗斯坚守传统势力范围,乌克兰则在夹缝中艰难求生。但历史经验表明(如1973年石油危机),资源民族主义抬头往往导致双输局面。未来的破局关键,或许在于建立多方参与的资源治理体系,而非零和博弈。
美国这个国家有个特点,就是它主要统治阶级是犹太人,对于华裔非常非常警惕。为啥呢?
【57评论】【8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