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0多万元买个机器人,每天租金8000元,订单排到下个月——长沙小伙的这笔投资最近引发热议。 他购入的宇树G1人形机器人身高1.3米,能行走、打招呼,虽然功能有限,但靠着"春晚同款"的噱头,硬是在开业庆典、科技展会等场景杀出一条血路。 这生意表面看着暴利,实则藏着门道。 短期的租赁需求确实存在:商场开业需要科技感撑场面,学校想给学生开眼界,婚庆公司要搞点新鲜互动。 这些场景不需要机器人真能干活,只要够吸睛就能值回票价。 小伙本身做租车生意积累的客户资源,加上精准营销,把原本买不起的客户转化成了租户,这种"轻资产+重渠道"的模式倒算聪明。 但高价泡沫一戳就破。 同类物流机器人月租才3500元,人形机器人溢价近7倍,靠的不过是新鲜感。 就像当年共享充电宝刚兴起时每小时5块,现在跌到1块——等更多商家入局,价格战迟早要来。 更尴尬的是技术瓶颈:这代机器人连端茶倒水都费劲,等客户发现租回去只能当摆设,复购率怕是悬。 资本市场的狂热更值得玩味。 字节跳动刚投了物流机器人,政府文件里"机器人+"行动计划写得火热,热钱追着概念跑,却没人关心这些铁皮盒子到底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 就像前几年满大街的VR体验馆,风口一过只剩满地头盔。当科技沦为炒作的工具,创新反而成了快消品。 这场租赁狂欢能持续多久,恐怕连机器人自己都算不明白。
花30多万元买个机器人,每天租金8000元,订单排到下个月——长沙小伙的这笔投资
围巾温暖寒冬
2025-02-23 19:49:27
1
阅读:405
用户10xxx45
吹牛不打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