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成都街头的一幕,照片中的男子是清朝大臣赵尔丰,他被处决后,刽子手捧着他

爱吃凉历史 2025-02-23 22:40:39

1911年成都街头的一幕,照片中的男子是清朝大臣赵尔丰,他被处决后,刽子手捧着他那花白的头颅,向围观的人群示众。此时此刻,这一幕惨烈而又恐怖,但是却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同情。 1911年,成都街头上演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场景。清朝大臣赵尔丰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处决,刽子手高举着他的花白头颅,走在人群中。虽然这一幕血腥而恐怖,但周围的围观群众并未显现出同情之情。 赵尔丰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哥哥赵尔巽是盛京将军,后来也成为《清史稿》的总裁。赵尔丰早年的仕途并不顺利,屡试不第。为此,他选择纳捐为官,经过多次担任地方县令的历练,逐渐积累了治理经验。这段时间的艰苦磨练为他后来在西藏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赵尔丰的仕途有了转机,主要得益于山西巡抚锡良的赏识。锡良将赵尔丰引荐至四川,从此赵尔丰的命运与四川、乃至西藏紧密相连。清朝在处理西藏事务时,往往面临复杂的政治局势。 由于对西藏事务的处理不当,导致一些本来反英的藏区高层转而倾向英国,甚至背离中央政府,签订了《拉萨条约》,使西藏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为了稳定川边局势,清政府决定实行改革藏政、改土归流等措施,以便在西藏发生紧急事态时,能够迅速支援。 1905年,清驻藏大臣凤全在巴塘遇害,赵尔丰受命招募兵勇,平定地方土司叛乱,首次深入川边藏区事务。 赵尔丰一向主张使用武力,他果断地攻破了桑披寺,成功平定了西康地方的土司叛乱。通过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他不仅建立了威信,还着手规划改土归流政策,推动社会改革。 赵尔丰特别关注民众的生计问题。对于已经实行改土归流的地区,他推动移民内地百姓,促进边疆的开发。 废除了土司制度和寺庙的特权,重视藏区的农业、牧业、手工业、交通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他还提倡汉藏平等、藏藏互尊,减免百姓的赋税和劳役,大大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随着赵尔丰在川边的改革获得了中央政府的肯定,他先后担任了川滇边务大臣、四川总督和驻藏大臣等重要职务。在他的治理下,清政府对西康的控制得到了加强。 驻藏大臣一职使得赵尔丰与西藏的关系愈加紧密。但西藏的噶厦政府对赵尔丰入藏的举动心生戒备,担心他会在西藏推行与川边相似的改革,试图通过武力阻止他。 1909年,赵尔丰率军入藏,成功挫败了进攻巴塘的西藏叛军,并乘胜进入西藏。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赵尔丰对西藏的寺庙进行了大规模的焚毁,并成功说服了许多地方土司归附清朝,建立起了郡县制。此举使十三世达赖喇嘛被迫流亡至英属印度。 赵尔丰提出要趁胜追击,全面平定西藏,并建议在藏区推行革教易俗的政策。然而,由于中央政府担心过于激进的改革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骚乱,未采纳这一建议。 赵尔丰在此次入藏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军事和政治成果。首先,他剥夺了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名号,其次,他摧毁了波密王白马青翁的独立政权,消除了对后藏的威胁。 此外,赵尔丰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成功设立了十多个县,推动了西藏的地方治理。他还指挥清军推进至尼泊尔、不丹和锡金的边界,设立了察隅县,以此阻止了英国的北进扩张。 然而,赵尔丰的辉煌并未持续太久。1911年,赵尔丰被任命为四川总督,接手了当时局势动荡的四川。随着清政府决定将铁路利权出卖给外国列强,四川民众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 赵尔丰虽知情民众对铁路国有化的强烈反应,但却在清廷的压力下,采取了强硬手段,镇压了保路运动。在群众示威的情况下,他采取了武力,甚至命令开枪射杀前来支援的民众。 事件迅速蔓延,四川各地纷纷爆发武装起义,史称“成都血案”。由于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的不满和反抗,赵尔丰的声誉也因此一落千丈。最终,因其处置不当,赵尔丰被清廷撤职。 辛亥革命爆发后,四川宣布独立,成立了大汉四川军政府。然而,四川的局势依然不稳,军队内部不断发生哗变。在此期间,赵尔丰因其曾担任总督而被一些绅商推举出来安抚局势,试图恢复秩序。他发布布告以安定军心,但此举反而让他陷入了更加复杂的局面。 一些人开始怀疑他与兵变有关,认为他可能在幕后操控了局势的变化。最终,他被昔日部下尹昌衡设计诱捕,并在皇城明远楼当场处决。 参考资料:蒋蓝著. 《成都传 下》 2022

0 阅读:0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