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隔壁村住着一对老夫妻,他们育有九个孩子,四儿五女。那些年,老两口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地将孩子们拉扯成人。四个儿子陆续娶了媳妇,各自成家立业;五个女儿也都找到了归宿,纷纷出嫁。在农村,常见的情况是老人跟着小儿子生活,其他儿子婚后便分家另过,老人通常会把自家土地留给小儿子。 随着岁月的流逝,老两口愈发年迈,身体大不如前,再也干不动农活,没法帮衬小儿子了。而且,如今土地的收益越来越微薄。近十来年,生产队里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大多土地都被大面积承包出去。靠近城市的地方,一亩地承包费能有七八百块,可老两口所在的偏远地区,一亩地承包费两三百块都鲜有人问津。小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运气好的时候能干满六个月,一年下来能挣两三万。儿媳妇在家照顾老人、供孩子上学,偶尔在附近农田打些零工,一年能挣个三五千块。如此算来,小儿子全家一年的总收入超不过四万。以前孩子小,上小学、初中时花销少,日子还能勉强维持。可如今两个孩子都上了高中,各项开支大幅增加,小儿子家的经济状况愈发捉襟见肘,常常需要靠贷款才能维持生计。 屋漏偏逢连夜雨,最近老头身体抱恙,患上了老年病,已然大限将至,住进了医院。其他兄弟姐妹纷纷赶到医院,轮流照顾老人。虽说有新农合医保,能报销大约百分之五十的费用,但个人仍需承担大部分,前前后后花了四五万。老头在医院断断续续地治疗,病情时好时坏,折腾了大半年,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儿女们为老头办完丧事,又花费了四五万。丧事过后,小儿子召集兄弟姐妹开会,提出分摊看病和办丧事的费用,总计差不多十万。按照农村自古以来的传统,这些费用通常由儿子承担,女儿一般不负担。四个儿子的条件都差不多,本应平摊费用,可其他三个儿子却不乐意了。他们觉得老两口一直帮衬小儿子干活,而且老两口的土地和养老房子都在小儿子手里。小儿子则辩称房子不值钱,土地也没什么收入。双方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最终,在亲戚朋友和生产队的协调下,小儿子出大头,承担四万,其他三个儿子每人出两万,共计六万,这才暂时把事情解决。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天,小儿子竟拉着老婆婆,把她送到其他儿子家。小儿子声称土地和房子本就不值钱,在老头的事情上自己多出两万已经吃了大亏,所以老婆婆应由其他儿子赡养。其他儿子却认为,虽然房子和土地现在不值钱,但老两口帮小儿子照顾孩子、干活几十年,理应由小儿子赡养老婆婆。双方争执不下,老婆婆在这场纷争中羞愧难当,加之老伴儿刚刚离世,她一时想不开,竟跳河自尽了。这人间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听闻此事,我内心久久无法平静。这不仅是老两口的悲哀,是他们四个儿子的悲哀,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难道不值得深刻反思吗?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如此突出,每月仅有一百多块钱的养老金,这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
小时候,隔壁村住着一对老夫妻,他们育有九个孩子,四儿五女。那些年,老两口省吃俭用
雨筠玩转世界
2025-02-23 23:35:25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