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因为是千古一帝,就不是暴君了吗? 从秦始皇一生的功绩来看,说他是千古一帝当然不为过,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秦始皇也不例外。 但凡一个能取得很大成就的人,也就有机会、条件和能力犯下重大过失。因为无法取得很大成就的人,根本就没有机会、条件和能力犯下重大过失。 秦始皇的一生堪称传奇,他的人生经历无论苦与甜、荣与辱、成与败,都是绝大多数人没能体会过的: 3岁遭生父抛弃, 在赵国做了九年人质, 9岁回国, 13岁继位, 21岁亲政, 22岁平定嫪毐、幽禁母亲, 23岁罢免吕不韦、重用李斯等人, 30岁灭韩国, 31岁灭赵国, 35岁灭魏国, 36岁灭楚国, 38岁灭燕国, 39岁灭齐国、一统天下, 39岁设三公九卿、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40岁修驰道, 41岁泰山封禅, 43岁开始连接万里长城, 44岁废除分封制、改郡县制, 45岁开凿灵渠, 47岁修阿房宫, 49岁沙丘病逝。 有人根据秦始皇的以上光辉政绩就认定他是千古一帝,反对暴君之论。那么他到底是不是暴君呢? 先解释一下“暴君”这个词:利用手中的权力,不顾及民众的意愿和福祉,以残酷、专制、蛮横的方式进行统治的君王。 再看秦始皇的重大过失: 1、滥用民力。 修阿房宫:征调七八十万民夫,耗费无数物力和财力,百姓负担沉重。 修秦始皇陵:由于规模宏大,从全国各地征调七十多万刑徒,耗时数十年,大量人力被束缚于此,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 修长城:征调200多万人,许多百姓被迫背井离乡,在艰苦的条件下劳作,大量人员因劳累、疾病等死亡。 秦朝人口约只有2000万,秦始皇的各项工程及军事行动征调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大概在15%左右。服役的民众不分昼夜地从事繁重的体力劳作,没有工资不说,挨打挨骂是家常便饭,甚至被肆意屠杀,累死病死达30%。简直不把民众当人看! 2、严刑峻法。 秦朝的法律繁杂而严苛,如连坐法,一人犯罪,其亲属、邻里等都可能受到牵连,人人自危。 哪怕是轻微的犯罪行为,也往往施以重刑,高压铁血统治,民众对秦法恐惧厌恶。 3、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焚烧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甚至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大量珍贵典籍因此失传,给中国古代文化造成巨大损失。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坑杀于咸阳,这一行为严重打击了知识分子创作,禁锢思想,阻碍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当时和后世文化氛围产生恶劣的影响。 4、穷兵黩武。 在统一六国后,战争并没有消停。秦始皇继续大规模对外用兵,如对百越地区发动战争,虽然开疆拓土,但战争持续数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财政负担沉重。 5、横征暴敛。 除了田赋之外,秦朝还征收各种名目繁多的赋税,如人头税、户赋等,百姓收入的大部分都被征缴,生活陷入极度贫困。 为满足秦始皇个人的奢侈生活、追求长生不老,以及庞大的国家开支,不断增加赋税,导致百姓生活困难,社会矛盾尖锐。 众所周知,秦朝是二世而亡,其实在秦始皇在世的时候,社会就动荡不安,他多次遇刺,有多个团队小规模造反,为二世而亡埋下了伏笔。 推翻秦朝的不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这些人,他们也是被逼造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秦始皇和胡亥自己推翻了秦朝。像对秦朝统治威胁巨大的大泽乡起义,在秦始皇死后的第二年就爆发了,因为“天下苦秦久矣”,民众早就受不了他。 综上所述,秦始皇确实是颇有作为的、影响深远的千古一帝,但说他是暴君也并不冤枉。功过参半吧!
秦始皇因为是千古一帝,就不是暴君了吗? 从秦始皇一生的功绩来看,说他是千古一帝
天马踏飞鸟过
2025-02-24 00:08:28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