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多了生湿气,念想多了生神病 痰湿重的人,一天之中可以晚餐少吃,这叫“节流”。情志易受身边信息影响的人,一周之中,应该拿出时间来到你能感觉心安的地方远处走走,多接触这个对你身心好的能量场,暂时远离一下身心不应之地。 春来风动,常人面对风邪的感受就是吹到身体的程度。但一些体质差的人,细小的微风都能感知到。甚至是明明没有风,但也出现了风的现象,这就是中医讲的“内风”,属于内生邪气。 这个“内风”的来源主要是肝经,所以春天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的人员多就是这个原因。那么肝好好的自己就生病了?这个肝不是西医的肝功那一套,是中医根据一个人的病症体现总结出的系列症候群认识。肝风内动的本质有很多因素,比如肝火上炎、肝肾阴虚肝风内动等。这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肾藏无力,水不涵木,肝风内动。我们见到很多老年人,肾虚的,就容易春天发病。年轻人,如果你去年冬天没有藏好,春天来了很容易头痛,头晕,体倦,乏力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藏好肾气,事关肝经。 春夏多汗,如果是内热汗出,这类人会比较容易情绪激动,烦躁,这就是内有热,他得通过出汗排出这个热。我们清热,疏肝就行,丹栀逍遥芄就比较适合这类人。 但临床所见春夏汗出,反而虚症多。一边汗出,一边各种慢病反复,身体是非常羸弱的。这部分人是阳不化气,气不统津,属于对身体内津液的把控力不够了,所以一动,甚至一念就开始出汗。这类人就切忌用苦寒,疏散之药,否则越用越虚,越用汗越大。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顺应节气变化的,是正常节气中,羸弱之人顺应而为之的事情。但也有变化的情况。比如这个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这个养的方法就得重新辨证了。出汗的时候多伴随心悸,乏力、以及惊恐、焦虑的出现。所发问题就是西医讲植物神经紊乱,可就没什么好办法。因为这类人体质太敏感,属于身体心整体过敏的人。 一定是按脏腑本质调整,肾为本,你就把肾气藏好,那么诸多症状也就逐步消失了。如果只盯着出汗,去止汗,经验看没什么用。因为止不住,汗只是标,本质并不在此。 痰多的一天吐上千口,汗多的只要呼吸就在漏。这个痰的来源是正常津液的失调,这个汗的漏出则是脏腑闭藏无力的表现。化痰药化不了这个痰,止汗药止不住这个汗。还不如香砂六君子可用,还不如桂附地黄芄可调。 但临床复杂,哪能是“一个成药,就如何如何”。检查出的指标压根无法证明问题的存在,换句话,如果你只认可指标,你就无法获得关于健康的智慧。因为查无所查的问题太多,症候型问题太多。 中医看重的是“象”,比如这个人面色萎黄了、气息不均了, 心悸不安了,可能往往早于指标就已经出现了异常,有些则指标一直都正常,但患者症状照旧出现。此等问题,关键就在于对“气”的认识。常色是人体正常的颜色,我们黄种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换做黑人、白人也有他们的常色。而客色就是生病后的肤色,这里面又有不同,一种是脏腑色,比如脾虚萎黄色、肾虚灰暗色。但还有一种色就是死色,比如尿毒症人员黧黑色等等。色是脏腑的外部表现,为其华之象。 这就是中医望诊的精华所在,当然西医不认可这个,我们不评价,毕竟“认知限定”确实是一个障碍。
人吃多了生湿气,念想多了生神病 痰湿重的人,一天之中可以晚餐少吃,这叫“节流”
岭南脾胃
2025-02-24 11:34:33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