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某运输公司司机王女士遭遇离奇一幕:她驾驶载有10吨干鸡粪的货车,在为大华村蔬菜大棚送货途中被十余村民围堵,强行索要5000元"过路费"。更令人震惊的是,处警民警到场后仍未能控制局面,最终经村组长"议价"支付1500元才得以脱身。这场闹剧折射出基层治理的三个关键痛点: 一、村道管理存在法律盲区 根据《公路法》规定,村道属于农村公路范畴,应由乡级政府负责管理。但现实中,很多村道处于"三不管"状态:政府监管缺位、村委会管理失能、村民自治越界。本案中村民以"自筹修路"为由设卡收费,实际上已涉嫌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禁止非法设卡收费的规定。 二、基层执法面临现实困境 民警到场后未能有效处置,暴露基层执法的尴尬处境。村民集体抗法时,民警常因"法不责众"的顾虑,选择调解而非强制执法。这种妥协式处理反而助长了"村规大于国法"的错误认知,形成恶性循环。 三、农村治理存在结构矛盾 蔬菜大棚经营者作为外来资本与本地村民的利益博弈颇具代表性。外来经营者需要物流支持,村民担忧道路损耗,这本可通过合理协商机制解决。但现实中缺乏制度化的沟通平台,导致矛盾激化为暴力截车。 治理启示: 1. 建立村道分级管理制度,明确超重车辆通行标准,通过电子地磅等科技手段实现规范管理。 2. 推广"以养代收"模式,参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由镇政府统筹养护资金,消除村民后顾之忧。 3. 构建多元调解机制,在村委会设立法治调解室,引入律师、乡贤等第三方参与矛盾纠纷化解。 此事件中,镇政府"不清楚个人恩怨"的回应值得警惕。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农村道路纠纷中,68%与权责不明有关。当务之急是厘清村道权属,建立透明化管理机制,既要保障村民合法权益,也要维护市场流通秩序。乡村振兴不能困在"最后一公里",法治化治理才是破解困局的关键钥匙。
江苏镇江某运输公司司机王女士遭遇离奇一幕:她驾驶载有10吨干鸡粪的货车,在为大华
鸿风我叫米莱
2025-02-24 18:25: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