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民众说乌克兰仍是兄弟 从俄乌之间复杂的历史经纬来说,这两个民族拥有共同的祖先,确实是兄弟民族,是蒙古人的侵略使他们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我国元代史书中所说“斡罗斯”,就是今天乌克兰人、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共同的祖先。“斡”是因为蒙古人发音的关系而加的助词,其实就是叫“罗斯”。面对蒙古金帐汗国的残暴统治,乌克兰人的祖先不停的反抗和逃亡,其中很多人逃到了南部的草原,形成追求自由的哥萨克。在俄语中,乌克兰人就是边疆地区的人的意思。而俄罗斯人的祖先,却投降了蒙古人,成为蒙古金帐汗国奴役罗斯各部的帮凶。乌克兰人把他们称之为莫斯科佬,历来对他们的投降变节有一种鄙视,不愿承认他们同为正统的罗斯人的后代。在东欧有一句名言:“你只要剥开一个俄罗斯人的画皮,就会看到是一个鞑靼人”。
后来俄乌两个民族又走到了一起,关于这段历史,1979年3月30日我国《人民日报》专门发表了社论《新沙皇的一面镜子》,讲清了乌克兰当时的情况和历史争议:
“十七世纪中叶,当时处在波兰版图内的乌克兰的农奴反对波兰封建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蓬勃发展。但这一斗争的领导地位被乌克兰哥萨克贵族所占据。哥萨克贵族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镇压乌克兰农民,另一方面先后同瑞典王国、土耳其及其藩属克里米亚汗国、莫斯科沙皇以至波兰封建主等结盟或寻求保护。1654年,乌克兰首领在沙俄拉拢下签订了同沙俄结盟的《彼列雅斯拉夫条约》。沙俄利用这项条约兼并了乌克兰。这就是苏修今天宣扬的‘重新合并’。如果说,这就是自愿合并,那末人们不禁要问,当时乌克兰也曾先后与其他国家结盟和寻求保护,这是否也意味着乌克兰同其他国家自愿合并呢?这是否也可以成为其他国家要求并吞乌克兰的依据呢?乌克兰同沙俄这种结盟违背了乌克兰人民的利益,当时就遭到了乌克兰人民的强烈反对。几年以后,乌克兰即宣布不再同俄国结盟。沙俄为了并吞乌克兰,进行了八年的战争,最后占领了乌克兰第聂伯河以东的部分。1793年第二次瓜分波兰时,沙俄又并吞了乌克兰第聂伯河以西的一部分。在沙俄兼并以后,乌克兰人民反对沙俄、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息过。这里人们看到的并不是什么‘自愿合并’,实际上是沙俄用武力建立了对乌克兰的殖民统治。而三十年代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却明确地指出:‘《彼列雅斯拉夫条约》标志着乌克兰封建主同俄国封建主结盟,实质上是为俄国对乌克兰进行殖民统治建立了法律基础。’列宁也明确指出,乌克兰是‘俄国兼并的土地’。(《列宁全集》第二十三卷第2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