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进入量产、集中功能测试阶段: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 25 年将生产 1 万台 Optimus 机器人,如果一切顺利,特斯拉可能 26 年中开始量产 1 万台/月机器人。🌹
FigureAI:在商业化方面,Figure 02在宝马工厂测试结果很成功,25年初开始永久入驻宝马,并于25年1月底签约了第二个商业化客户。未来,公司要迭代到Figure 03时将实现大规模量产和商业化;机器人可以降到每台设备低于2万美元。🌹
优必选:商业化方面,国内最快,目前Walker S1已经进入比亚迪、吉利领克、富士康、东风柳汽、一汽红旗、顺丰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实训,已落地教育、康养、导览等场景,推动人形机器人在不同行业的应用。2024年,Walker S1已收到车厂超过500台的意向订单。未来,优必选计划在3-5年内重点突破3-5个行业,并且通过18-24个月的生产线实训逐步实现人形机器人的量产,2024年累计出货超2万台。🌹
宇树科技:在核心零部件上,自主研发电机、减速器、控制器、激光雷达、双目相机等机器人的关键核心零部件,配备了先进的三指灵巧手Dex3-1,同时由机器人世界模型UnifoLM驱动;AI方面,使用与英伟达合作的大模型,利用其通用AI优势为机器人赋能。公司的核心产品是工业级四足机器狗B1和B2分别是22年和23年推出,占全球销售60%份额;2023年8月推出通用人形机器人H1,2024年5月又迭代G1,售价9.9万起,为业界最低。🌹
智元机器人:正携手均普智能、数字华夏、科大讯飞、北电数智、软通动力等商业伙伴一起,面向不同场景打造商用落地的解决方案;截至2025年1月,公司通用机器人累计下线突破1000台。🌹
傅里叶机器人:商业化方面,目前,GR-1在在中国建设银行训练,在上汽通用汽车工厂实测,借助康复领域的经验进行康复助手试练等。24年机器人GR-1交付量已经超过100台,2025年预计全行业有望达1000台以上。🌹
银河通用:商业化方面, 2024年9月,与美团买药合作, 在24 小时无人值守下,G1在美团买药展位完成了补货、取货任务 。目前G1已与奔驰、极氪等车企合作,在天窗转运、拆垛、料箱转运中自主规划纠错,提升整个生产装配效率。🌹
达闼科技:商业化能力上:重点布局医疗陪护、智慧城市,2025年计划部署超5000台。在老人陪护赛道拿下全国68%养老机构订单,与中国移动共建的机器人云平台日均处理20PB数据量,堪称机器人界的"亚马逊云。🌹
众擎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有小鹏背景,全栈自研技术。24年7至12月先后推出了面向科研教育的首款双足,机器人SA01、工业全尺寸人形机器人SE01和全开放通用具身智能体PM01,分别仅售3.85/15/8.8万元。🌹
乐聚机器人:2016年成立,源自哈工大机器人团队,2024年6月,乐聚的“夸父 Kvavo”机器人搭载盘古大模型;目前已与华为云、海尔、中国移动、江苏亨通等行业领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普渡机器人:于2016年成立,以餐饮配送机器人起步,2017第一款“欢乐送”机器人问世,与海底捞、呷脯呷脯合作。截至2023年底,累计出货量超70,000台,出货量国内居首,以23%份额占据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收入第一。🌹
越疆科技 : 2015年成立,2024年12月23日香港IPO,协作机器人第一股;全球部署超8万台,在工业、商业、落地超200+场景。🌹
近期,小米、小鹏、蔚来等多家汽车产业链公司宣布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18家车企接入人形机器人赛道。2025年,特斯拉预计将有超过1000个Optimus在特斯拉工厂帮助人类完成生产任务。小鹏Iron机器人已经在小鹏广州工厂进行小鹏P7+车型生产实训,小鹏Iron未来将会聚焦在工厂和门店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