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矿产协议:乌克兰的“饮鸩止渴”?
2月26日,《乌克兰真理报》公开乌美矿产协议全文,协议规定,乌方将向美乌基金缴纳矿产收入的50%,注入与美国共同设立的“重建投资基金”。
从乌克兰自身角度出发,其在俄乌冲突的泥沼中深陷,经济千疮百孔,急需大量资金用于重建。通过出让部分矿产资源收益,期望借助美国的资金与技术,开发本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金属矿等,带动经济复苏,似乎是一条短期内能看到“希望”的路径。乌克兰政府或许认为,在当前艰难处境下,牺牲部分未来资源收益,能换取当下的重建资金与经济发展契机。
但当我们将视角放大,从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层面审视,这一协议背后的“陷阱”逐渐清晰。美国近年来在全球资源争夺中动作不断,乌克兰丰富的矿产资源早已被其盯上。乌克兰地处东欧关键位置,控制其矿产资源,美国不仅能在资源供应上占据主动,强化自身在全球资源市场的主导权,还能借此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空间。在俄乌冲突背景下,这无疑是美国制衡俄罗斯的又一“利器”,通过掌控乌克兰资源,削弱俄罗斯在地区的影响力,巩固自身在东欧的战略布局。
从经济合理性角度分析,协议对乌克兰极为不利。要求乌克兰上缴高达50%的未来资源收入,严重削弱了乌克兰自身对资源收益的支配权。这意味着乌克兰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即便通过矿产开发获得收益,大半也将流入美国主导的基金。乌克兰经济本就脆弱,过度依赖外部资金且在资源收益分配上丧失主导权,极有可能陷入“资源诅咒”陷阱,长期依赖外部援助,自身经济造血能力难以提升,甚至可能因资源过度开发、收益分配失衡,引发国内经济结构畸形与社会矛盾激化。
此外,协议中对于美国如何使用基金款项、能否切实保障乌克兰重建投入等关键问题,缺乏明确有力的约束机制。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不乏以各种借口将资金挪作他用的先例。乌克兰将如此重要的资源收益权拱手相让,却难以确保自身能从中获得对等的、有效的重建支持,这无疑是一场风险极高的“赌博”。
美乌矿产协议看似是乌克兰为求发展的无奈之举,实则是美国借援助之名,行资源掠夺与地缘政治扩张之实。乌克兰在这场不对等的“交易”中,若不能保持清醒,很可能在未来陷入更深的经济与政治困境,沦为美国地缘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