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模仿的李静训闹蛾冠搞错了?

东晋汉服上虞 2025-02-28 16:11:01
图上这款发饰真的是火到各种剧中和不少服饰爱好者都有模仿,后来也有人说李静训作为小孩是不能配冠的云云说法很多…先说结论,搞错的不是李静训戴不戴冠的问题,而是这闹蛾发饰压根不是“冠”,是钗啊! 在早期钗和簪会分开,钗为两股或多股、簪为单脚,只是到后面基本上都混用了。这款闹蛾头饰归属于“步摇”,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称它为“闹蛾儿扑花首饰”,发掘报告称作“发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长安城郊隋唐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 因为我们通常看到的都是局部,可能以为这是花“冠”,但既是冠饰,一定会有冠体,它没有,所以“冠”的叫法也不知道从哪开始的,有知情者可以留言分享下。 翻看另一个角度的照片,可以看出这就是磨损了底部的钗,而且还比较明显,只是磨损较大所以在拍摄时基本会被忽略。底部有三根钗脚,上面是一个用圆金片卷成荷叶形状的台座。(见图2、3) 说到闹蛾记载比较多的是宋代的“闹蛾儿”,宋代很多习俗也是继承唐代,而宋代的“闹蛾儿”是因为饰品形同闹蛾,是少女们在元宵佩戴的一种饰品,而且可以由女子自己制作,还可以看谁的手艺更好。范成大《菩萨蛮》词:“留取缕金幡,夜蛾相并看。”王夫之《杂物赞·活的儿》也写:“以乌金纸剪为蛱蝶,朱粉点染,以小铜丝缠缀针上,旁施柏叶。迎春,元日,冶游者插之巾帽,宋柳永词所谓‘闹蛾儿’也,或亦谓之‘闹嚷嚷’。”看出这发饰是一种节俗型配饰。 为什么会选在元宵佩戴?陈维崧 《望江南·岁暮杂忆》词这么写:“人鬭南唐金叶子,街飞北宋闹蛾儿。”说的是闹蛾儿就有寓意“闹嚷嚷”的意思,毕竟正月十五元宵节会举办盛大的灯节,有烛火就有飞蛾,女孩子戴这种“闹蛾”有热闹团圆的味道。 此外,家里也可以给待生产的孕妇送闹蛾儿,是因为飞蛾产卵很多,有求多子多福的意思,长辈给小女孩送闹蛾,也是护佑子孙们生生不息、繁衍下去。 惋惜的是,李静训的闹蛾钗,应也是长辈送的,只是李静训夭折的时候才9岁,她虽贵为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的曾外孙女,北周太后杨丽华的外孙女,是万千宠爱荣华富贵加诸于身的“李小孩”,终究抵不过这命运的早逝。 最后随着厚葬,将这本来美好的希望,一同陪伴入了黄土。现代的画像中,她梳着双鬟丫髻,本也可以和其他女孩儿们一样,戴上最金贵的“闹蛾儿”,一起在元宵邂逅未来无限可能。这熙熙攘攘的蛾子,从过去飞到了今天。 李静训 闹蛾冠 2025兴趣不打烊 汉服发饰 汉服穿搭 唐代服饰

0 阅读:0

评论列表

喜欢创造美食

喜欢创造美食

2
2025-03-01 13:16

没办法,谁让博物馆怎么多年,都秘而不宣,只能通过几张老照片,而老照片有都是近处拍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制作组图省事

莫奈已过保质期

莫奈已过保质期

2
2025-03-01 13:50

实物只有8cm大,也就一个拳头大

1分钱充5元话费

1分钱充5元话费

2
2025-03-01 13:51

雖然天不假年,但好歹病逝起碼還算是善終。真要活下來,615年也會跟著她母親宇文娥英一起被她舅姥爺楊廣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