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反驳更具说服力:逻辑思维在议论写作中的运用 一、教学背景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高

赵俨谈人啊 2025-03-03 16:13:23

让反驳更具说服力:逻辑思维在议论写作中的运用 一、教学背景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高二10班作为文科班,学生对语文学习热情较高,文字感知与理解能力不错。但在议论写作时,逻辑思维短板显著。从以往作文批改可知,他们论证观点模糊、条理混乱,反驳对立观点更是漏洞多、缺乏说服力,极大限制了作文水平提升。鉴于议论写作在高考语文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增强论证能力刻不容缓。本次课程聚焦逻辑思维,特别是类比论证的学习,力求提升高二10班学生在议论写作中的论证能力,让反驳更具说服力。 二、教学目标 1. 助力高二10班学生熟练掌握归纳论证里“类比论证”的有效逻辑范式,能在写作和日常表达中精准运用。 2. 引导学生精准识别并有力反驳机械类比,提高逻辑辨析能力,避免表达误区。 3. 使学生充分认识逻辑的工具属性,全面归纳其他增强说服力的工具,在议论写作中灵活综合运用多种逻辑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比较语段,构建类比论证的模型 1. 预习任务反馈:课程开启,借助多媒体展示《邹忌讽齐王纳谏》和《齐桓晋文之事》中运用类比论证的语段。邹忌以自身被妻、妾、客蒙蔽类比齐王被宫妇、朝臣、四境之人蒙蔽,得出“王之蔽甚矣”;孟子以“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类比“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们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学生甲指出:“邹忌和齐王身份相似,身边人对他们的态度和动机也类似,所以这个类比很贴合,论证效果好。”经热烈讨论,同学们达成共识:类比论证强弱的关键在于类比对象关键属性的相似程度,相似程度越高,论证效力越强。 2. 学习任务深化:展示《孟子》中牛山之木的材料,让学生推导结论并分析论证效力。高二10班学生有一定文言文基础和思考深度,很快有学生发言:“人性本善,如同牛山之木原本是美的,人后来变得不善,是因为像牛山之木遭受斧斤砍伐、牛羊放牧一样,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从类比论证核心特征看,牛山之木与人性在“原本美好,后受外界影响而改变”这一关键属性高度相似,论证生动有力,阐述了人性与外界影响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类比论证的理解。 (二)有效的反驳机械类比 1. 口语交际情景应对: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两个口语情景。情景A中小明考试忘带涂卡铅笔,老爸将其类比为士兵上战场忘带枪;情景B中小明打球迟到,老妈将其类比为别人杀人放火也跟着去。安排学生角色扮演,模拟反驳场景。学生丙扮演小明反驳老爸:“爸,考试和战场完全是两码事,考试忘带铅笔能马上借到或者买到,不影响考试,可战场上忘带枪那是要命的事,不能这么简单类比。”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明白反驳机械类比要抓住本质差异,指出不合理之处,提升口语表达逻辑性。 2. 写作材料思考应对:针对2025年南京盐城一模中骑行与人生的类比材料,组织课堂讨论。文科班学生情感丰富、善于思考人生,积极踊跃发言。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写作中遇到类比说理材料,必须深入剖析类比双方差异,避免陷入机械类比陷阱,为写作奠定思维基础。 (三)理解逻辑工具性,增强论说的有效性方法 1. 情景应对策略:设置班主任批评小明考试忘带涂卡铅笔和老板指责小明喝酒导致签约会议迟到的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全面合理回应。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理解逻辑在实际沟通中的运用,学会理性、有条理地回应不合理指责。 2. 方法归纳总结:结合情景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增强论说有效性的多种方式,如因果论证阐述因果关系、对比论证突出差异优劣、引用权威资料和名言警句增强说服力、使用归谬法假设对方观点正确推出荒谬结论进行反驳等。鼓励学生在议论写作中大胆尝试、灵活运用多种逻辑方法和论证手段,提升文章整体说服力。 四、教学反思 在高二10班的教学实践中,本次课程通过多样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高,对类比论证及反驳机械类比掌握良好,讨论热烈且有成效。但写作练习环节发现,部分学生虽理解逻辑方法,实际写作时却难以灵活运用,无法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写作能力。 后续教学应结合文科班学生特点,增加写作训练量,提供时事热点评论、文化现象剖析、哲学观点探讨等多元化、复杂的写作材料,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提升逻辑论证能力和反驳技巧。同时,加强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及时反馈和纠正逻辑运用问题,帮助学生将逻辑思维内化为写作能力,全面提升高二10班学生的议论写作水平。

0 阅读:0
赵俨谈人啊

赵俨谈人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