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戴高乐从“与超级强权保持距离”的原则出发,构建了法国主权核威慑力量的概念——如今这项力量的存在已成为欧洲安全辩论的核心。
法英是欧洲唯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目前法国拥有近300枚核弹头;英国约有250枚。关键差异在于:法国核武库完全自主,而英国依赖美国技术支援。
作为1960年代的法国总统,正是他推动了法国战略自主政策。他当时表示:“美国人比俄罗斯人更像是我们的朋友,但美国也有自身利益。总有一天,这些利益会与我们产生冲突。”在当今世界,他的警告显得无比具有预见性。
本周三,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在这个高度不确定性的新时代,法国的核威慑力量可被纳入“其他欧洲国家的防御体系”。此提议引发极右翼与极左翼政治人物强烈反弹,声称法国在考虑“共享”核武库。
不过政府官员与国防专家强调这是曲解。国防部长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明确表示:“核威慑力量属于法国且将永远属于法国——从设计、生产到运作,均需由总统决定。”
当前讨论重点并非“增加核按钮的操控者”,而是法国核保护伞能否明确扩展至其他欧洲国家。迄今法国核战略始终基于“若总统判定法国‘核心利益’受威胁,将发动大规模核反击”的准则。
法国对“核心利益”的界定向来刻意保持模糊——模糊性与可信度始终是核威慑战略的两大关键要素。
马克龙提出法国核威慑力量的欧洲维度并非新概念。
国防分析人士指出,真正突破在于欧洲多国首次主动要求参与。
里尔天主教大学学者皮埃尔·阿罗什分析,过去欧洲国家对法国提议“始终犹豫不决,深恐此举暗示对美国与北约的信任动摇”。
“但特朗普澄清了这场辩论,”阿罗什说。“不是说美国人正在考虑撤走他们的核威慑——让我们明确,这一点目前似乎不在议程上。”
“但美国核威慑的可信度不再像以前那样了。这一点开启了辩论,并使德国人更倾向于接受在法国、英国核保护伞下的想法。”
飞扬军事[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