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NVIDIA)从1993年一家专注图形处理器的公司,逐步成长为全球算力霸主,其关键转折始于2006年推出的CUDA平台,使GPU从游戏显卡转型为通用计算工具。
随着2010年代AI热潮兴起,尤其是2012年AlexNet利用英伟达GPU在ImageNet竞赛中获胜,公司抓住了深度学习的浪潮。2025年,其Hopper和Blackwell架构芯片被誉为AI计算的巅峰之作,巩固了技术领先地位。
英伟达CEO黄仁勋的战略眼光是英伟达崛起的核心。2010年代初,他将公司重心转向数据中心和AI,推出DGX系统和A100、H100芯片,并通过NVIDIA AI Enterprise和NIM微服务构建软硬一体生态。2024年10月,英伟达与印度Reliance Industries合作部署Hopper GPU,打造180 exaflops的“AI工厂”,显示其全球扩张雄心。
截至2025年3月,英伟达继续领跑算力市场。3月2日发布的2025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收入达393亿美元,同比增长78%,CEO黄仁勋称AI推理需求“点燃全球热情”。即将于3月17日举办的GTC 2025大会将展示物理AI和“AI工厂”概念,进一步强化其行业影响力。
尽管面临其他国家初创公司的低成本AI模型冲击,英伟达股价在2025年1月短暂下跌后迅速反弹。针对美国出口管制,其H20芯片在亚洲市场大获成功,腾讯、阿里等企业订单激增。此外,CES 2025发布的Project DIGITS将算力下沉至个人用户,显示其市场适应性。
英伟达的霸主地位源于技术领先(75%的超级计算机采用其技术)、生态闭环(CUDA和开发者社区)以及对AI趋势的精准把握。黄仁勋预测数据中心将转型为“AI工厂”,而英伟达正是这一变革的核心。其与医疗、云计算等行业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未来英伟达仍面临量子计算(如微软Majorana 1芯片)和地缘政治的挑战。然而,凭借技术积累和灵活策略,其算力霸主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2025年2月24日,英伟达起诉欧盟反垄断机构,显示其在法律层面也积极维护利益。
英伟达如何成为全球算力霸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