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毕业照”见证教育传承的力量! 今日头条开展我和头条故事,晒出老照片,我感觉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于是我找到了两张老照片,一张是1988年我在资兴矿务局职工大学的毕业照,一张是我女儿2016年从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的毕业照,时隔28年,两代人的“毕业照”展现了教育传承与精神延续的深刻主题。 我将照片通过微信发给女儿看,要她认出当年的我。女儿认出了当年的我:是第二排右边的第三个,还说爸爸年轻时还长相不错,我说不是长得可以,实在是当时自已还是一个小年轻。 1980年我高考达中专线却因身体原因未被录取,1982年手术后重燃大学梦,1985年进入资兴矿务局职工大学机电班。 其班主任胡老师以“后座力”比喻教育目标,即培养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这一理念成为我终身奋斗的动力。在职业生涯中,我虽未从事机电专业,却通过自学考取会计资格证,转型成为企业中级职员。同时,我坚持写作,在《中国煤炭报》累计发表300余篇稿件,获评湘煤集团优秀新闻工作者,展现了“后座力”对跨界成长的推动。 我的前妻在女儿七岁时因车祸去世,为了不影响女儿的学习,我没有从栖凤渡变电站搬家,而是叫来母亲陪伴着女儿读书。 当时母亲也已年过六十,我于心不忍,但确实也没有什么办法,为了女儿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也为了女儿有一个好的前途。好在变电站很静,除了上班的职工外,没有什么闲杂人员。昏暗的灯下,母亲打着靴碇,一双靴碇可卖五元钱,女儿则在灯下学习,女儿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是从那时培养起来的。为了减轻我的负担,母亲在变电站种了几块菜地,吃不完的菜还拿到不远处的栖凤渡菜市场去卖,赚上几个为数不多的零用钱。母亲陪伴女儿读书整整五年,女儿很懂事,学习从不用我操心,每年考试成绩都能稳定在年级的前几名。 最终女儿从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我虽未能亲临毕业典礼,但通过照片传递对女儿成就的骄傲。 我将女儿视为“后座力的延续”,认为她的成长承载了父辈未竟的理想。两代人跨越近30年的毕业照对比,既体现时代变迁,也凸显教育理念对家庭代际影响的深远性。 从时代映照来看,我的1988年的黑白毕业照定格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技术人才培养背景,而女儿2016年的彩色研究生毕业照则映射高等教育普及化与国际化趋势。 两代照片背后,是煤炭行业从传统国企到现代集团转型的社会缩影。 同时,毕业照仪式感的内涵也发生了演变,我那个时代以集体合影为主,强调朴素的情感联结;当代则衍生出个性化拍摄,反映教育场景多元化与个体价值凸显的转向。 我的故事与其他教育传承案例共同揭示,教育的“后座力”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逆境中坚持的品格、跨界突破的勇气,以及代际间精神火种的延续。 这种力量在我与女儿身上体现为用终身学习打破局限,以家庭为纽带实现价值再生。
两代人“毕业照”见证教育传承的力量! 今日头条开展我和头条故事,晒出老照片,我感
沁沁随心生活
2025-03-13 11:22: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