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古琴弹奏:程小可,当年16岁,跟随李文娟老师学习古琴。录制:叶成彪。

叶生游 2025-03-13 12:07:00

《梅花三弄》古琴弹奏:程小可,当年16岁,跟随李文娟老师学习古琴。录制:叶成彪。 2022年6月21日下午,“道法自然”壬寅年夏至雅集,五指红沉香馆,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和平大道二横路。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来改编为古琴曲。琴曲的乐谱最早见于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谱》。 《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别具风情。 “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审音者在听之,其恍然身游水部之东阁,处士之孤山也哉”。“从容和顺,为天地之正音;而仙风和畅,万卉敷荣,隐隐现于指下。但新声奇变,稍近时俗,然恬静幽清亦古曲也” 。“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正因为“主题”在古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弹奏三次(上准、中准、下准三个部位演奏),故称“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其名称来由,源自前半部的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作三次的重复,用来描绘梅花的清雅高洁。乐曲的后半部则用稍快的曲调再加上音色的变化,来表达梅花在寒风中迎风摇曳的坚毅不屈的形态。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晋隋以来便有此曲,原是晋代桓伊所奏之笛曲,后经唐代名琴家颜师古移植为琴曲。乐曲名称由来于音乐中代表梅花形象的曲调在不同的段落中反复出现三次,由此称《梅花三弄》。乐曲表现了梅花昂首挺拔的不屈姿态以及傲雪斗霜的高尚品格,并借梅花洁白、芬芳和不畏严寒的特性来抒发人们对坚贞不屈之秉性、高尚情操的赞美。 《梅花三弄》给我们的艺术联想和审美意象是:清远而幽深;体现的风格是:超凡、脱俗;使用的语言是:清新、自然;所表现的形象是:贞洁、高雅;所反映的情绪是:乐观、向上;所蕴含的精神是:梅花在无畏中笑弄风霜,既无怒目环眼,又无悲怆、恐慌,是十分乐观、浪漫的洁美形象。

0 阅读:0
叶生游

叶生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