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没有上过大学,却要办大学。他说:“赚多的话呢,就应该贡献出来,为社会做一点

若南评情感 2025-03-14 17:22:16

曹德旺没有上过大学,却要办大学。他说:“赚多的话呢,就应该贡献出来,为社会做一点事。” 福建富商办学,还有一位比较有名——印尼华侨、“四大糖王”之一的黄奕住。 黄奕住生在穷人家,只上过两年私塾,因家贫而失学,成为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少年时,为了生活,他学了理发,走街串巷为人剃头。 17岁时,靠这门手艺,他勇闯东南业。先到新加坡,之后流落到印尼爪哇岛,白天到华人集中的码头剃头,夜里就寄宿在妈祖庙,大家都喊他“剃头住”。 略懂当地语言后,黄奕住把剃头工具往海里一扔,挑起货郎担,成了一名小商贩。 就这样,生意一步步扩大,不仅娶了一位本地姑娘,还开起了杂货店,在印尼落地生根。 正赶上印尼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爪哇的甘蔗种植与制糖业蓬勃兴旺,黄奕住开始大量收购蔗糖,低价买进,转手交易,30岁时,“已拥资近百万盾”。 1914年,一战爆发,运输受阻,大多数糖商都很谨慎。黄奕住却逆流而进,大宗买进期货。随着糖价上升,巨额财富滚滚而来,他迅速跻身爪哇“四大糖王”。 位列“四大糖王”之首的,名叫黄仲涵,祖籍也是福建,他有个著名的前女婿——民国外交家顾维钧。 有了钱后,黄奕住和黄仲涵等华侨联合起来,在印尼创办了“华英中学”,寓意“培养中华之英才”。 热心教育的声名传回国内,来求助者接二连三。私立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来南洋募捐,黄奕住不吝资助;新加坡华侨陈嘉庚在厦门创办集美学校,来筹资时,他也是捐款最多的一位。 1919年,黄奕住51岁,此时,他已是商界巨子。这年,他卖掉大部分财产,毅然携资回国。他说:“如果不为祖国图富强,即使财富加身,也不是大丈夫。” 据说,他带回的款额之巨高达2300多万美元,是华侨中前所未有的。 回国后,黄奕住在上海创办了中南银行,在厦门建造了“中国第一别墅”——“黄家花园”。在三栋别墅里的挂镜上,每个镜端都刻有剃刀、须刷和掏耳筒三样理发工具,时刻提醒后人,自己创业维艰。 “吾幼失学,为大恨事。”为此,黄奕住在家乡南安县设立了“斗南学校”,学生全部免费上学。 后来,厦门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因经费拮据面临停办,他又慷慨出资,承担了全部经费,并将校名改为“慈勤女子中学”,以此纪念勤劳一生的母亲。 1922年,由黄奕住资助的复旦大学办公楼建成了,校长李登辉将之命名为“奕住楼”; 厦门大学建设时,创办人陈嘉庚前来求助,黄奕住捐建大楼一座,命名“群贤楼”;开学后费用短缺,他再次出手,为图书馆购得近八千册图书。 这一义举,被刻在“群贤楼”内的石碑上:“黄君奕住,慷慨相助,有益图书,其谊可著。” 1945年,黄奕住去世,遗书中,他叮嘱后人,要“继续贡献人群”。 1984年,在他去世40年之后,福建省政府授予他银质奖章和“乐育英才”奖状,以表彰他为教育做出的贡献。 斯人已逝,精神永在。

0 阅读:17
若南评情感

若南评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