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黄焖鸡撂倒6000家店?国务院督办背后藏着多少“馊”操作 一、为何冲上热榜? 一只黄焖鸡,搅翻了整个餐饮圈。从“剩菜回收”到“发黑牛肉加色素”,再到“员工无证上岗”,杨铭宇的丑闻精准戳中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更关键的是,这家曾宣称“食品安全是生命线”的头部品牌,用加盟模式疯狂扩张至6000家门店后,却让后厨成了监管盲区。当国务院食安办亲自挂牌督办,这场闹剧已不仅是企业危机,更是对整个快餐加盟生态的拷问。 二、事件核心:馊菜、黑肉、无证员工 媒体暗访揭开惊人内幕:郑州、商丘多家门店将顾客吃剩的香菇、鸡肉回收二次加工;隔夜发黑的牛肉用色素“美容”后冒充新鲜食材;店员徒手抓菜、边抽烟边炒鸡,甚至无需健康证即可上岗。更讽刺的是,涉事门店竟私自上架非总部授权的牛腩煲,用变质肉糊弄消费者。 三、热榜背后的十点深思 1. 加盟模式:速度与质量的死结 杨铭宇用十年铺开6000家店,但“加盟费收得爽,监管链条跟不上”——总部对食材采购、员工培训的失控,直接导致“后厨变垃圾场”。半年前门店数锐减200家,早已预警了野蛮生长的代价。 2. 道歉有用吗?关店只是遮羞布 总部致歉、永久关店3家,但消费者要的不是“断尾求生”,而是从源头堵住漏洞。若每月突击检查真能落实,何至于等到媒体曝光才“连夜整改”? 3. 外卖平台的“睁眼瞎” 涉事门店在外卖平台照常接单,评分甚至不低。平台审核只盯着证照齐全,却对后厨乱象视而不见。品控若只做表面功夫,外卖江湖迟早沦为“馊菜江湖”。 4. 地方监管的“慢半拍” 河南市监局在媒体曝光后才查封门店,此前多次处罚却未能根治问题。食品安全不能总靠记者暗访,常态化监管必须跑在舆情前面。 5. 健康证成摆设,谁在装睡? 招聘不查健康证,本质是成本算计。企业省了培训费,却让消费者用健康买单。当无证员工徒手抓菜时,所谓的“生命线”早已腐烂。 6. “挂羊头卖鼠肉”的加盟乱象 总部称“牛腩煲非旗下菜品”,但加盟店私自加菜单、采购劣质食材,暴露了品牌授权与产品管控的严重脱节。这样的加盟,与“贴牌卖地沟油”何异? 7. 消费者维权:取证难、索赔更难 吃出老鼠、食物中毒的案例早有曝光,但个体维权往往因证据不足不了了之。若不能建立惩罚性赔偿机制,企业永远心存侥幸。 8. 后厨监控真能治本? 总经理称要加装监控、暗访巡查,但若总部与加盟店仍是“利益共同体”,难保不会演变成“直播造假”。没有刀刃向内的决心,技术手段只是遮丑工具。 9. 行业信任崩塌的连锁反应 一只黄焖鸡馊了,砸的是整个快餐业的招牌。当消费者连20元的工作餐都不敢放心吃,餐饮复苏从何谈起? 10. 国务院督办背后的信号 从“企业自查”升级到“国家督办”,说明食安问题已触及民生底线。若此案能推动加盟连锁行业“刮骨疗毒”,才算没白交这笔学费。 黄焖鸡的“馊”操作,揭开了餐饮业最不堪的角落。与其争论“永久关店”是不是作秀,不如问问:我们还能安心点外卖吗?当国务院的铁拳砸下,希望这一记重锤,砸醒的不仅是杨铭宇,更是所有把食品安全当儿戏的人。
一只黄焖鸡撂倒6000家店?国务院督办背后藏着多少“馊”操作 一、为何冲上热榜
不是明明呀
2025-03-14 19:23:02
0
阅读:1871
上风上水
你还敢上他的其他加盟店去吃吗?它六千家门店不倒闭谁家倒闭?它不倒闭还有天理吗?
臧书幽兰 回复 03-17 19:19
其实正确的做法就是从行业中全部除名才对。
用户75xxx69
原来黄闷鸡就是大饭店的剩菜?
哪有岁月可回头
驴肉火烧拉黑了,永不再吃,黄焖鸡拉黑了,永不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