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获得“飞虎旗”的唯一一个团级单位 1943年,中国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卓绝的阶段。在这一年的11月,湖南省常德市成为了中日两军激烈争夺的焦点。 常德位于湘西北的城市,不仅是地理要冲,更是战略上的粮仓,对于维持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本侵略者为了切断这一生命线,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攻势,而中国军队则誓死守卫这片土地,常德保卫战就此爆发。 我们的故事便由此展开: 1914年,李凤林生于东北锦州,他从小就聪明好学,三年私塾教育让他饱读诗书。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深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熏陶。 九一八事变后,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奉军,随张学良入关,投身于热河保卫战的激烈战斗中。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李凤林的人生轨迹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他被调至炮兵团,成为团长金定洲的副官,从此与炮兵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3年5月,李凤林与炮兵团奉命移防至沅水中游,11月,他们迅速驰往常德,协助57师守卫这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市。 常德,古称武陵,不仅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粮草的重要供应地,更是一处军事要塞。 李凤林与团长将炮兵指挥所设在大西门附近,他们深知炮兵在城市守卫战中的重要作用,誓言守土卫国,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11月24日,日军对常德发起了猛烈的攻势,李凤林与团长金定洲指挥炮兵封锁沅水江面,有效地阻止了敌军的强渡。 次日,李凤林凭借敏锐的战场嗅觉,发现城北郊有日军军官聚集,立刻上报并请求炮火覆盖,成功击毙了多名敌军军官。 11月26日,面对日军的炮火轰击,李凤林与金团长冷静应对,测准敌炮阵地后发起反击,一举打乱了敌人的攻势。 当日下午,面对敌军对电灯公司阵地的猛烈进攻,李凤林与团长在步兵的急切请求下,决定采取零距离发炮的冒险战术,成功击退了敌军的进攻,但这也意味着他们的炮弹即将耗尽。 11月29日,随着日军的突入,巷战爆发,在城内激烈的巷战中,中国军队以少胜多,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防线,让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代价。 1943年12月2日的深夜,李凤林和团长金定洲在余师长的命令下,踏上了突围之路。那一夜,他们历尽了千辛万苦,但最终,他们成功了。 可当他们得知,炮兵营近千人中只有九人生还时,这个消息对李凤林来说,真是心碎。 1944年8月3日,国民政府授予第74军司令部、57师和军直属炮兵团各一面“飞虎旗”,李凤林所在的炮兵团,因此成为了抗战中获得“飞虎旗”的唯一一个团级单位。 飞虎旗的来历可不简单。1935年6月15日,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了《陆海空奖赏与奖励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了在战时表现出色的海陆空三军单位,都有机会获得这面荣誉旗帜。 飞虎旗的设计,蓝色缎底上绣着白色老虎,寓意着获奖单位的勇猛。 从飞虎旗设立到1949年,只有20个军事单位获此殊荣,这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在抗战时期,这面旗帜不仅是对部队战功的肯定,更是对官兵士气的巨大鼓舞。 比如1940年五原战役中,晋绥军傅作义部新编第32师第95团第1营,就因为战斗中表现出色,成了首个获得飞虎旗的单位。 但飞虎旗的授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是部队在后面的战斗中表现不佳,或者有投降行为,国民政府会收回已颁发的飞虎旗。 1943年的常德会战,是飞虎旗授予史上的重要一笔。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第74军57师在师长余程万的率领下,面对日军的重重包围,坚守常德城,展现了极高的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 战后,第74军司令部、第57师和炮兵团都被授予了飞虎旗,表彰他们在保卫常德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李凤林副官所在的炮兵团,在常德会战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在战斗中多次以精准的炮火支援步兵,给予日军沉重打击。 抗战胜利后,李凤林没有选择回到东北的老家,而是重返了常德,祭奠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 他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归属感,与一位常德姑娘结为连理,从此扎根于此。 晚年的李凤林,常常怀着感慨,他说:“这里有我的弟兄们,有我的炮,我不能走,我走了,谁来陪他们呢?” 2005年,李凤林荣获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这是对他抗战贡献的再次肯定。 2013年,这位抗战英雄与世长辞,享年99岁。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抗战中获得“飞虎旗”的唯一一个团级单位 1943年,中国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卓绝
生远谈历史
2025-03-14 23:51:52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