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丁世光悼念方大同的动态时心里咯噔一下,这位总在幕后低调做音乐的制作人,难得在公众平台流露如此浓烈的情绪。 点开他的文字才明白,原来音乐人之间那份无需多言的默契,真的能跨越生死。 作为陶喆唯一承认的入室弟子,丁世光在《神经志》《实况电影》里展现的先锋音乐理念,早就被业内视为华语R&B的破局者。 而他说方大同的音乐有让人“神清气爽的亲近感”,突然就让我想起那些戴着耳机通宵写歌的夜晚——真正的好音乐确实像老朋友在耳边娓娓道来。 两位85后音乐才子的人生轨迹其实充满宿命感。 都在二十出头的年纪被伯乐发掘,都选择用制作人身份深耕幕后,就连对灵魂乐与爵士的融合探索都如出一辙。 难怪丁世光会用“切肤之痛”形容挚友离世,这种痛不仅是失去同行者的悲伤,更像突然被截断半部华语音乐进化史的无力。 看着评论区里年轻歌迷追问“方大同是谁”,突然意识到这些专注音乐本质的创作者,总在喧嚣过后才被读懂。 想起前阵子某档音综里,选手翻唱方大同冷门作品时评委集体亮灯的场面,或许真正的音乐生命力,就藏在丁世光说的“赏心悦耳的精妙”里,需要静下心才能听见那些藏在律动里的赤诚。 当丁世光写下“保护好身体”的嘱托,突然想起他三年前那张在医院完成的概念专辑。 在这个熬夜写歌成为常态的行业,或许珍惜每个还在认真做音乐的灵魂,才是对离去者最好的纪念。
刷到丁世光悼念方大同的动态时心里咯噔一下,这位总在幕后低调做音乐的制作人,难得在
韩乐乐
2025-03-15 18:00:2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