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想离开这里。”2023年,歌神张学友接受媒体采访,坦言自己曾想移民,但当他前往加拿大领事馆的时候,他却犹豫了。 如果你曾在张学友的演唱会上,一定被他完美的歌喉和震撼的舞台表现所打动。当聚光灯打在他身上时,他就是那个被称为"歌神"的男人,将每一首歌演绎得淋漓尽致。然而,在2023年4月22日播出的《马时亨‧香港情》节目中,这位61岁的华语乐坛天王却展现了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我有舞台恐惧症,"张学友在节目中坦言,"在后台的时候,我会非常害怕,直到站在台上,与观众互动正常了,才会放下心头大石。"这个意外的告白,让无数崇拜他的歌迷感到诧异。 原来,即使是拥有数十年舞台经验的"歌神",每次登台前也会经历紧张和恐惧。更让人惊讶的是,张学友还分享了一段与已故巨星张国荣的共同经历。"有一次在颁奖典礼后台,我跟张国荣先生一起出场,他在后台发抖,我觉得没人会相信,我也不相信他会害怕舞台,但他确实在发抖,他问我'学友,外面的观众是怎样的'。"回忆起这一幕,张学友感慨道:"大家不会知道,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资深歌手)是非常害怕的。" 这段回忆将我们带回到张学友人生中的另一个关键时刻——他曾经考虑离开自己土生土长的香港。早些年,为了给妻子罗美薇和两个女儿提供更纯粹的成长环境,张学友曾想过移民。罗美薇婚后退出了娱乐圈,不愿再与圈内朋友接触,她和两个女儿也不习惯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于是,张学友考虑过新加坡和加拿大作为可能的目的地。然而,当他真正坐在加拿大领事馆准备办理手续时,内心却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去到领事馆,在那里坐着想一想,移民之后,我每天对着的都是外国人,内心顶不住,又走了。"张学友用广东俚语"裙脚仔"来形容自己这种离不开香港的心态,就像小孩子离不开妈妈的裙角一样。 与舞台恐惧症相似,张学友面对移民这个重大决定时,也展现出了内心的脆弱和犹豫。然而正是这些真实的情感,让我们看到了聚光灯下光鲜亮丽的歌神背后,也有着与普通人无异的忧虑和眷恋。 歌神张学友的传奇不仅在于他的音乐成就,更在于他的为人处世。在娱乐圈浮躁喧嚣的环境中,他始终保持着难得的谦逊与清醒。多年来,各大歌唱比赛节目都梦寐以求邀请他担任导师,甚至有传闻某制作单位开出了上亿元的天价酬劳,但张学友始终婉拒了这些诱人的邀约。 直到2023年,在《马时亨‧香港情》节目中,他才首次详细解释了自己拒绝的原因。"我不懂做这类节目。我本身是参加唱歌比赛入行的,知道比赛不容易,每一个有勇气上台的人,都不是专业歌手,他们在那么多人面前唱歌,已经很厉害,我不忍心去评价他们,要直接说这个不好,那个不行,我内心不安乐。"张学友的第一个理由充满人文关怀,让人不禁想起他自己当年参加"第一届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时的经历。 更让人动容的是他的第二个理由:"我不懂得教别人唱歌。做这种节目导师,你要教导别人,但我不是正统读音乐或学唱歌出身,我完全不懂怎么去教别人,我真的不会。我不反对大家参加比赛,只是我没有本事去做(导师)。"这番话出自一个被誉为"歌神"的人之口,更显珍贵。 张学友的目光不仅仅停留在自己的事业上,他也深切关注着香港乐坛的未来。在节目中,他特别提到了年仅18岁的新人炎明熹。这位通过TVB歌唱选秀节目《声梦传奇》脱颖而出的年轻歌手,让张学友既看到希望又感到忧虑。"她从《声梦》出来之后,什么节目都要做,有一天,我见她唱歌完全没力,我感觉到,她是累得没有了力气。" 谈到香港乐坛的发展,张学友也拿韩国作对比:"他们有经纪人制度,有政府支持,得到人民肯定,大家都会为娱乐事业而感到自豪,别人已经进步到这种程度,我们还在吃老本。"这番话反映出他对香港音乐产业现状的深刻思考。 如今张学友仍然活跃在各大舞台上,继续他的巡回演唱会。尽管年龄增长,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行业的责任感丝毫未减。从他拒绝高额酬劳、不愿在节目中评判他人,到他对新人的关心和对行业未来的忧虑,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超越了个人成就的艺术家。
“我曾想离开这里。”2023年,歌神张学友接受媒体采访,坦言自己曾想移民,但当他
熹然说历史
2025-03-15 23:16:55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