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三首.重读《生查子三首.家书(其二、其三、其四)(改胡乔木词)》有感 (2025年3月19日) 其一 怒海挟雷行,万里洪波耸。朝夕淬云霞,未许狂澜冻。 星火淬青春,欲裂长天咏。终化雪山白,来沃神州垄。 ——注释:此作以原词“斗争如海洋”“百炼化为钢”为筋骨,融铸海洋、钢铁、星火等意象,诠释个体与集体之辩证。上片以“怒海挟雷”喻斗争之磅礴势态,暗含“流水片时停”的短暂与“毒菌争传种”的危机感;下片以“星火淬青春”呼应“青春只一回”,将个体生命熔铸为“雪山白”,既见牺牲精神,又暗合“投群众”的终极归宿。“沃神州垄”之喻,既回应原词对生命价值的叩问,亦以沃土意象隐喻集体力量对时代的滋养。 其二 苍柏淬霜鳞,啮尽危崖垄。纵褪九霞衣,犹举千山重。 苔花抱石开,不借东风宠。结籽叩荒原,粒粒敲寒悚。 ——注释:此作紧扣原词对“虚名”与“实干”的思辨,以苍柏、苔花置换牡丹稻麦之喻。上片“淬霜鳞”“举千山”呼应“不耐风和雨”的诘问,将牡丹的凋零反转为苍柏褪华衣后的精神觉醒;下片“叩荒原”“敲寒悚”以声响激活稻麦的沉默奉献,赋予“酬辛苦”以金石之音。全词借草木物性,重构名实之辩。 其三 崩云裂海瞳,昂首吞星雨。鳞甲淬天雷,地脉潜蛟怒。 逆浪铸舟魂,生死磨刀处。叩石迸青磷,尽化昆仑雾。 ——注释:此作解构原词"顺水行船"的惯性思维,以鲸化龙、舟化剑的意象重构英雄观。上片"裂海瞳""潜蛟怒"对应"东海长鲸",将生物本能升华为天地共鸣的能量蓄积;下片"逆浪铸魂""叩石迸磷"暗藏《吴越春秋》铸剑传说,赋予"艰难处"以淬火重生的金石意志。末句"昆仑雾"既喻肝胆冰雪之澄明,亦指代《穆天子传》中西王母赠玉山的盟誓精神。 ——原词注释: 《生查子三首.家书(其二、其三、其四)(改胡乔木词)》是毛主席于一九六五年的改作。原词为: 其二 斗争如海洋,早晚云霞涌。流水片时停,毒菌争传种。 青春只一回,转眼能抛送。百炼化为钢,只有投群众。 其三 牡丹富贵王,弹指凋尘土。岂是少扶持?不耐风和雨。 如此嫩和娇,何足名花数?稻麦不争芳,粒粒酬辛苦。 其四 纵观天地间,陵谷多奇趣。东海有长鲸,常与波涛伍。 顺水好行船,终向下游去。若要觅英雄,先到艰难处。 ——附录原词注释: 毒菌争传种:胡乔木原作“毒菌纷传种”,毛泽东改。百炼化为钢,只有投群众:胡乔木原作“铁要炼成钢,烈火投群众”,毛泽东改,并写了批语:“这几句好。但下二句较晦,故改之。”“这几句”指“其二”这首词。如此嫩和娇,何足名花数:胡乔木原作“不耐雨和风,纵美何堪数”,毛泽东改为:“如此嫩和娇,纵美何足数?” 常与波涛伍:胡乔木原作“敢与波涛伍”,毛泽东改。 顺水好行船,终向下游去。若要觅英雄:胡乔木原作“刮骨去脓疮,剁脚争良玉。风险为人民”。毛泽东看后批注说:“此三句宜改,方免晦涩。”后来胡乔木改为这几句。一九六五年九月,毛泽东再阅改后的这几句时,批注说:“好。”
生查子三首.重读《生查子三首.家书(其二、其三、其四)(改胡乔木词)》有感 (2
刘昌刚呀
2025-03-19 06:36: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