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闭症儿童交流时语言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妙墨妈蒙氏育
2025-03-20 02:25:50
关于“高功能”与“低功能”的误解
在描述自闭症个体时,“高功能”(High-functioning) 和 “低功能”(Low-functioning) 这两个术语常被用来简单地划分孩子的能力水平,但实际上,这样的划分方式并不准确,甚至可能会误导人们对个体需求的理解。
⸻
1. 为什么“高功能”和“低功能”这两个词是不准确的?
• “高功能” ≠ 低支持需求
• 许多自闭症人士即使没有智力障碍(ID),或者有良好的语言能力,仍可能在日常生活、社交互动、感官调节等方面需要大量支持。
• 例如:
• 一个能流利表达的自闭症个体,可能在组织日常事务、时间管理、应对社交压力等方面遇到巨大困难,需要持续的支持。
• 一个学业成绩优异的孩子,可能在情绪调节和自理能力上需要帮助。
• “低功能” ≠ 高支持需求
• 许多没有语言或存在智力障碍的自闭症人士,仍然具备很强的能力,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
• 例如:
• 一个非口语(nonspeaking)的自闭症儿童,可能通过图片交流系统(PECS)或文字转语音[搜索高亮]设备流畅地表达复杂想法,而不是简单地被认为“无法沟通”。
• 一个有刻板行为(如拍手、摇晃身体)的孩子,可能在数学、音乐、逻辑推理等方面有极高的天赋。
📌 误区:
• “高功能” = 不需要支持?
• “低功能” = 没有能力?
✅ 事实是:
• 自闭症的支持需求是动态的,会因不同情境、不同任务、不同情绪状态而有所不同。
⸻
2. 为什么我们需要摒弃这些标签?
• 1. 容易忽视“高功能”个体的真正需求
• 许多被认为“高功能”的个体在社交、情绪调节、执行功能等方面可能需要大量的支持。
• 由于被贴上“高功能”标签,他们可能得不到适当的帮助,导致焦虑、抑郁、社交孤立等问题。
• 2. 低估“低功能”个体的能力
• 认为某人是“低功能”,可能会导致对他们的潜力和能力的误判,从而剥夺他们获得高质量教育和发展机会的权利。
• 许多非口语的自闭症个体,若获得合适的沟通支持(如文字转语音技术),可能会展现惊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
3.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描述孩子的需求?
✅ 正确的做法:用具体描述替代标签
而不是简单地使用“高功能”或“低功能”标签,我们应该客观地描述孩子的具体优势和需求,并承认他们的支持需求会根据环境、任务和情境发生变化。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