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叶细致) 春分时节,磐雅苑内,一席素食,一幅工笔,还有一群好友雅集,悄然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胡育光先生的《廿四节气》三角梅绘画作品分别悬挂在磐雅苑适当空间里,画中春华秋实,夏雨冬雪,三角梅与磐雅苑的时令素食相映成趣。 我在发言中说,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蔬食则概之不时不食”。孔子之求,开启后人探究清淡饮食的先河。磐雅苑深谙此道,以四季为序,取自然之精华,烹制出一道道清雅素食。春日的嫩笋,夏日的莲藕,秋日的松茸,冬日的山药,皆依时令而作,顺应天时,回归自然。正如孔子所言,饮食不仅是口腹之欲,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精致追求。 在美食面前,苏东坡则求“人间有味是清欢。”磐雅苑的素食,恰如东坡笔下的清欢之味。一盘春令三素碟,清淡中见真味;一碗菌酱面,清吉中藏新意。东坡在逆境中以美食慰藉心灵,磐雅苑则以素食传递生活的诗意与豁达。 在历代美食家面前,李渔是个“异类”,袁枚则最潇洒,讲究美。在《闲情偶寄》中写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以其渐近自然也。”“宁可食无馔,不可饭无汤”。他俩的饮食哲学,在磐雅苑的每一道菜品中得以延续,如“趣引香椿巧芝饼”、“随园赤豆遇樱梦”,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现代诠释。在《随园食单》中强调:“美食须得美器配。”磐雅苑的素食,不仅注重食材的本味,更讲究器物的搭配。每一件配器都是老板周游列国时亲自选购或定制的,真正让美食精神,在品尝中得以升华。 说到底,饮食是一种养生方式,亦是一种灵感。曾记得,曲水流觞催生了王義之不朽的《兰亭集序》,亦难忘韩熙载夜宴图,还有陈九峰的《豆芽菜赋》……在历代饮食文化的演进中,都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家推动中国饮食的笔力与才情。磐雅苑春分季候素食美学对话暨胡育光廿四节气三角梅绘画作品雅集,是一场关于时令、自然与美学的对话。画中的四季流转,与餐桌上的时令素食,共同演绎出一幅“天人合一”的画卷。孔子之精,东坡之清,李渔之雅,袁枚之美,皆在此交汇。 食之有味,画中有情。磐雅苑的素食美学,不仅是对古人饮食智慧的传承,更是对现代生活美学的探索。在磐雅苑的素食空间,时令与艺术交融,美食与画作共鸣,成就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画中《廿四节气》的三角梅“只要阳光长年有,春夏秋冬都是你的花期”,仿佛与餐桌上的清蔬共舞,勾勒出一幅厦门当代生活场景的精神图腾。
人间有味是清欢(叶细致) 春分时节,磐雅苑内,一席素食,一幅工笔,还有一群好友
肯定不下楼
2025-03-22 18:25: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