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的用人之道(上)#资治通鉴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 #以古鉴今#原创作品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魏斯就是魏文侯,是参加了三家分晋的魏桓子的孙子,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了他的一些事迹。 首先说的是,魏文侯尊奉卜子夏和田子方两个人作为自己的政治导师。卜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曾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受魏文侯的推崇,他的治国理论是儒家思想,对魏国后来的政策走向影响深远。田子方是孔子的再传弟子,田子方以“仁”和“礼”为核心思想,注重修身齐家,强调通过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 再就是礼敬段干木。段干木出身贫寒,年轻时经商,后来弃商从学,拜卜子夏为师,成为孔子的再传弟子。他多次拒绝魏文侯的邀请,不愿出任官职。但是魏文侯仍然对他礼遇有加。每当经过他的居所时必定停车行礼,以示敬意。 由于魏文侯礼贤下士的名声远播,各地的贤能之士纷纷前来归附。 魏文侯还十分重视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有一次,韩国因与赵国交战失利,便向魏国请求出兵相助。然而,当韩使来到魏国时,魏文侯却说了句:“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谢绝了韩国的请求。不久,赵国也来请求魏国借师助战,以讨伐韩国。令人意外的是,魏文侯以同样的外交辞令拒绝了赵国的请求。两国使者皆因未能获得魏国的支持而悻悻离去。然而,没过多久,韩国和赵国都意识到魏文侯的高明——他玩的是大国平衡外交,这比英国均势外交早了2000多年。于是,两国不得不向魏国示好,主动朝拜于魏国门下。 这样一来,魏国的地位和影响力迅速提升,在中原诸侯中的声望与日俱增。成为三晋地区最强的国家。 魏文侯派乐羊攻克中山国之后,将中山国的土地封给了自己的儿子——公子击。在庆功会上魏文侯多少有点小得意,他问大臣们:“我算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齐声称赞:“主公乃仁德之君!”只有任座直言不讳地说:“大王您拿下中山国,却不是把它分给您的弟弟,而是给了您的儿子,这怎么能算是仁德之君呢?”此言一出,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见势不好,撒丫子溜出朝堂。 魏文侯觉得大臣中翟璜说话有分量,接着就此事问翟璜:“你认为我是什么样的君主?”翟璜一躬到地,加重了口气,说:“主公乃仁德之君。”魏文侯耳朵里任座的话还在回响呢,就又听到翟璜不同的声音,不禁好奇地追问:“你这话有根据吗?”翟璜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答道:“臣听说,君王仁德,臣子才敢实话实说。刚才任座不顾您的面子实话实说,我才断定您是一位仁德之君。”魏文侯品了品翟璜的话,虽然话中有话,却也不无道理,怒气顿消,立刻让翟璜把任座喊回来,亲自走下殿堂迎接任座,并将他安排在上宾的位置上。可见魏文侯的气度还是蛮大的。
魏文侯的用人之道(上)#资治通鉴#历史故事#中国历史#以古鉴今#原创作品
碧泉映月
2025-03-23 11:00: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