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河北老太太张翠萍临终前,再三叮嘱儿子朱海清:“你记着,等我死后,无论你发现了什么,都不要吱声!”谁料没过多久就有人找上了门来! 河北小村庄的朱海清正在家中忙碌,突然,一个名叫李运昌的陌生男子登门拜访,他见到朱海清后,开门见山地说道:“我找你母亲张翠萍,当年八路军给她打了一张欠条”。 听到这话,朱海清瞬间愣在原地,心中满是疑惑与震惊,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母亲临终前的场景,那时,母亲躺在老旧的木床上,气息微弱却紧紧抓着他的手,再三叮嘱:“你记着,等我死后,无论你发现了什么,都不要吱声!” 当时朱海清只觉得母亲的话没头没脑,可如今李运昌的到访,让他意识到母亲的遗言或许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果然,在李运昌的诉说下,一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逐渐展开。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华夏大地陷入了血雨腥风之中,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推行极其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导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八路军肩负着保家卫国、拯救百姓的重任,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但战争消耗巨大,物资极度匮乏,战士们缺衣少食,张翠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挺身而出,她联合当地众多像她一样心怀家国的百姓,毫不犹豫地倾尽所有支持八路军。 为了给战士们筹集粮食,她不辞辛劳,挨家挨户地借粮,常常奔波一整天,连口水都顾不上喝,村里的粮食被她借完后,她不惜翻山越岭,去附近的村庄借,最终她为八路军借来了大量的粮食,但八路军支付不了高昂的粮食费,秉持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律,八路军给张翠萍写了一张欠条。 张翠萍将欠条小心珍藏,却从未对家人提及,即便是在临终前,她也没有告诉儿子,只是再三叮嘱,以后不管发现什么,都不要声张,因为在她心中,支持革命是坚定的信仰,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非为了回报。 直到将敌人打退,局势稳定后,李运昌才来找张翠萍履行当初的承诺,朱海清被母亲的英勇事迹深深震撼,也更加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他决定尊重母亲的意愿不要任何回报,即便李运昌再三请求他收下现金,朱海清也还是拒绝了。 张翠萍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她在抗战时期给予八路军的物质支援,更在于她对信仰的坚守,对国家和民族的无私奉献,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她不顾个人安危,以柔弱之躯扛起了家国的责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 (信源:凤凰网——河北一老太太病逝,临终前把儿子叫到身边再三叮嘱 兴隆县人民政府——《[铁血抗战 影像河北]“麻利嫂”传奇》)
1982年,河北老太太张翠萍临终前,再三叮嘱儿子朱海清:“你记着,等我死后,无论
盼柳说评你好
2025-03-24 13:48: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