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潜艇VS驱逐舰斗兽谁赢二战时期交战双方独狼潜艇遇上独狼驱逐舰进入一对一生死战

涵雁聊军事 2025-03-24 19:40:33

现代潜艇VS驱逐舰斗兽谁赢

二战时期交战双方独狼潜艇遇上独狼驱逐舰进入一对一生死战,潜艇战胜驱逐舰仅有个位数的例子,潜艇能摆脱驱逐舰绞杀已属万幸,经验老道的潜艇栽在新手驱逐舰手上屡见不鲜。

原因是二战驱逐舰水下观喵手段有限,潜望镜观察会被驱逐舰瞭望哨发现,声呐定位精度很低仅用作水下预警手段,无制导直航鱼雷必须依靠潜望镜定位目标才能发动攻击。

而战时驱逐舰就有简陋却又一定效用的主动声呐,虽然作用距离仅有几公里到几百米,定位水下速度仅5节左右、潜深两百米以内的二战潜艇却没有多大问题,即使是战前的老式驱逐舰改装声呐后对U艇的威胁也非常大。

直航鱼雷最大速度35节左右,航程不超过8公里,这样的性能对付商船没有问题,对付航速高达35节以上、转弯性能优良的驱逐舰除非对方完全放松警惕、处于无戒备状态,否则不可能轻易取得命中。

战后一段时间内这种状况未得到改善,随后一种革命性的海军兵器:核潜艇深刻的改变了海战规则。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无限制水下航速达到二十五节,极大的增强了潜艇接敌与脱离效率,对当时所有反潜驱逐舰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核潜艇的兴起迫使反潜驱逐舰必须做出重大进步,否则反潜效率无从谈起。于是装备大型舰壳声呐、变深声呐及反潜导弹、反潜直升机的大型反潜驱逐舰诞生,核潜艇与反潜驱逐舰、巡洋舰形成互相掣肘的局面。

七十年代后装备反舰巡航导弹的苏联潜艇一跃成为美海军最大的潜在对手之一,反潜舰远程预警核潜艇已是必修课。脱胎于地震预警技术的拖曳线列阵声呐应运而生,它可以检测核潜艇难以消除的甚低频噪声,时至今日仍是反潜舰必备探潜手段之一。

那么当代最先进的攻击核潜艇,与美欧最好的大型反潜防空驱逐舰来一个限定海域的斗兽局,谁更具主动性呢?海域可以设定在绿水与蓝水交接处,水深一百米到两千米,深水有较稳定的表面声道和一百米左右的温跃层,水文条件中等。

核潜艇的声学探测手段包括主被动球形声呐,环形马蹄阵声呐,宽孔径舷侧声呐,以及一粗一细两条拖曳声呐。鉴于宽带光纤水听器、矢量水听器及相应的算法应用,先进声呐系统在一般水文下指向性系数有十分贝左右的显著提升,可以带来成倍的检测距离提升。

现代大型驱逐舰探潜手段与驱逐舰类似,区别在于水面舰艇没有条件安装宽孔径大型舷侧声呐,中远程被动检测必须依靠拖曳线列阵。而拖曳线列阵在浅海无法完全施展时效果不佳,此时潜艇宽孔径舷侧阵就是很好的补充。

水面舰艇拖曳阵规模一般也没有大型核潜艇的大。比如美军tb-33拖曳阵声学部分有八百多米长,含四百多个宽带水听器,宽带监听时增益近三十分贝,甚低频窄带检测增益也达十五分贝左右。而水面舰艇装备的sqr-19声学段长二百多米,规模比tb-33小得多。

水面舰艇也有一个潜艇不具备的优势:可以使用主动低频声呐。主动低频声呐工作频率500赫兹左右,传播距离比中频声呐的3.5千赫兹远的多,接收用拖曳线列阵也可获得二十分贝以上的增益。该声呐对十几节航速的核潜艇效果突出,现在是各国水面舰艇反潜的主力设备。

声学噪声方面,各国都是严格保密的。根据美俄各路专家的描述,似乎现代核潜艇宽带谱八十到一百分贝,窄带一百二到一百五分贝是可能的区间。降噪良好的驱逐舰或许也是这个水平。并且佩里之流的反潜舰声学航速上限也与核潜艇相似,最高十二节左右。

鉴于核潜艇声学探测手段更强,根据水文条件好坏,潜艇对驱逐舰的声学探测距离10公里到几十公里。驱逐舰使用被动检测手段可能无法在潜艇鱼雷实用射程外发现潜艇,无法避免被鱼雷攻击。使用主动低频声呐可能在深水区较远距离检测到潜艇。

驱逐舰另一优势是有两架反潜直升机。直升机高精度海搜雷达可迫使潜艇不敢使用esm桅杆等雷达暴露性设备进行辅助探测。当驱逐舰用声呐发现潜艇后直升机定点检测极大的提升驱逐舰反制潜艇的成功率,即使无法攻潜成功也能迫使潜艇远离驱逐舰。

然而最大的可能是受水文影响,无法形成稳定的声学通道时两者都无法发现对方,而在一个典型的距离,比如四十公里擦肩而过,谁都没有发现谁,更没有接近到武器有效发射距离。但如果两者在执行不同的任务,比如一方在高速航渡,另一方在警戒搜索,发现对方的概率就大的多。

鉴于直升机的高机动性,潜艇被动声呐测距的限制性,使潜艇使用暴露性高的反舰导弹概率射击是不明智的。而鱼雷使用涉及到战斗阵位取得,因此潜艇要发动攻击需要较长的时间。驱逐舰一旦发现潜艇大致位置,两架直升机轮番上阵,攻击快速性比潜艇有优势。

0 阅读:22
涵雁聊军事

涵雁聊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