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制造之痛:已消失的常州客车厂,曾引入2国技术做到全国第一

新浪财经 2025-03-26 12:41:49

“我国有四大客车制造大省,分别是河南、江苏、福建和山东。江苏之所以能入围,是因为拥有苏州金龙、扬州亚星两大客车生产企业,都是全国10大客车制造商之一。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江苏曾经最辉煌的客车厂,应该是已经消失了的常州长江客车厂。”

01—

常州客车,始于1963年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对公交车需求大增。1963年,建工部将试制国产公交车的任务给到了常州市政工程机电厂。

1964年,常州工机厂研发出了CK640型客车,并开始了批量生产,现在在常州百年工商档案展示馆还能看到这款车的模型车。

1965年初,公司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成为了一家央企(1979年下放常州管理)。同年3月,工厂由中汽公司南京分公司接管,并更名为常州客车制配厂(后更名为:常州客车制造厂),主要生产客车和卡车车厢。

02—

全国最大客车厂

1975年,我国将城市客车专用底盘的试制和生产项目,落户常州客车制造厂。常州客车厂也很争气,在第二年就研制成功了国产第一代客车专用底盘,在当时国内大部分的客车厂商,还都在使用货车的底盘。

1976年,常州客车厂基于国产客车专用底盘,开始生产长江牌CJ640城市公交车。常州市制造的“长江”、“常州”、“先飞”等品牌的客车,大受市场的认可。

之后,常州客车厂还推出了CJ660型铰接式城市公共汽车,满足了大城市客流量巨大的需求。常州生产的客车持续热销,也造就了常州客车制造厂,连续多年在客车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全国第一位。

03—

常州客车的黄金时期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开始流行。由于当时,铁路依然是客货混载旅客输能力有限,于是长途客车需求暴增,大大促进了客车制造业的发展。

常州客车制造厂,也迎来了自己黄金发展时期。1981年,常州客车制造厂合并了常州客车修造厂,进一步提升了实力。

当时,在客车行业内有有一句话:有路就有长江牌客车。可见,当时常州客车制造厂的实力有多强。

04—

引入美国客车技术,再腾飞

进入90年代,常州客车又迎来了一次跨越式发展。1992年,常州客车厂与美国福莱西宝公司,合资组建了中国福莱西宝车辆有限公司,代工生产美国福莱西宝客车。

与此同时,常州客车车也还引入美国客车制造技术,大幅提升了自家长江牌客车的技术水平。有了美国先进客车技术的加持,常州长江客车开始供不应求。

事实上,在当时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车经销商,堵在常州客车制造厂的门口,每生产一辆客车就被买走一辆,绝对的零库存销售。

1997年,常州组建成立常州长江客车集团。长江客车当时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超过20%,排名行业第一位,最多的一年产量有近5000辆客车。

05—

引入意大利客车技术,最后的辉煌

进入新世纪以后,常州长江客车集团,又迎来一次技术的升级。2000年,常州客车引入意大利依维柯客车技术,组建了常州依维柯客车有限公司。

常州依维柯公司引进依维柯391系列客车底盘、12米系列客车、8米系列客车,在中型客车领域的表现可圈可点。事实上,在当时的市际客运方面,依维柯客车是速度、效率、高端客车的代名词,并且也是常州客车最后的辉煌了。

不过,常州客车与依维柯的蜜月期并不太久,后来公司陷入经营困境。到了2006年,依维柯正式与长江客车分手。2007年,常州长江客车集团破产重组。至此,这个曾经享誉国内客车市场的江苏制造,就此逐步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06—

最后

时至今日,我们再看国内客车制造市场,江苏虽然是一个主要的客车制造基地,但并不是真正的玩家。但是,随着常州长客车的没落,扬州亚星被山东潍柴收购,太湖客车并入一汽解放品牌,苏州金龙也是属于厦门金龙的品牌。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江苏客车行业从靠着常州长江、扬州亚星、无锡太湖等领跑全国,到现在主要品牌并收购或者消失,也正是这句古语的真实写照,当然也成为了江苏客车人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

不过,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厂商的繁荣、并购、破产等都是很正常的。常住虽然在客车制造方面没落了,但是现在依靠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产业的发展,再次回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舞台中央,又何尝不是江苏汽车人的骄傲呢!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