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初,我军在完成了对越南的作战任务后,开始向国内撤退。但越军却并不甘

清风拂面剑如霜 2025-03-26 15:45:55

1979年3月初,我军在完成了对越南的作战任务后,开始向国内撤退。但越军却并不甘心,死死咬在43军的后方,一路追击。 在山东省黄县的一个普通农家,1928年出生的张万年从小就经历了生活的艰辛。贫苦的家境让他不得不过早地体验了生活的不易,曾经当过木匠学徒,也体验过讨饭的苦楚。正是这样的成长经历,让年少的张万年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 1944年,面对日军的残暴统治,16岁的张万年毅然加入了八路军的队伍,成为了胶东北海独立团的一名战士。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参加了数十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展现出了过人的勇气和战斗才能。次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见证了抗战的最终胜利。 抗战胜利后,张万年随部队转战东北战场。在东北的战斗中,他从一名普通战士逐步成长为班长,后来又担任了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的警卫员。在战斗中,他多次负伤仍坚持战斗,两次荣立大功,展现出了共产党员的坚韧品格。 1947年,张万年担任排长后,在东北民主联军的秋季攻势中表现突出。他所带领的突击排冲锋在前,即使两次负伤也始终坚持指挥作战。在东北严寒的冬季,他带领部队为前线筹集物资,炸毁铁路阻断敌军补给,即使被严重冻伤也毫无怨言。 到了1948年,张万年已经成为了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的通信股长,参与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在这场关键战役中,他带领通信队奋战六昼夜,确保了指挥系统的畅通,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随后,他又跟随大军南下,参与了多场重要战役的通信保障工作。 建国后,张万年在东南沿海的军事行动中屡建战功。1952年,他指挥收复南澎岛的战斗,仅用一天时间就取得胜利。次年在东山岛保卫战中,他再次展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确保了前线指挥的通畅。 1968年,张万年作为"溪山学习组"成员赴越南考察学习。他深入越南战场,冒着美军轰炸的危险,认真研究越军的游击战术和丛林战经验。这段经历为他日后指挥对越作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让他对越军的战术特点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这些年的历练,张万年已经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军事指挥官,为后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出色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9年3月初,在完成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既定任务后,我军开始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有序撤退。此时的张万年已经是43军副军长兼127师师长,在此前的战斗中,他率部突破了越军边境防线,攻占了重要战略要地禄平县城,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 越军并未甘心失败。他们派出了精锐的338师,专门尾随在127师后方,企图在撤退途中寻找战机。这支越军部队不断紧咬127师的后方,妄图在我军撤退时发起突袭,重创我军部队。 张万年凭借丰富的军事经验,早已预料到越军可能的行动。我军成功破获了越军的电报通信,掌握了敌军的意图。根据战场态势,张万年迅速在禄平地区的390高地部署了防御阵地,形成了一个战术圈套,准备给尾随的越军一个沉重打击。 在战术布局上,张万年充分利用了地形优势,在390高地周边设置了多个火力点,构建了一个严密的火力网。部队严阵以待,等待越军自投罗网。这个战术安排既保证了主力部队的安全撤退,又为打击追击之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越军338师追击到预定区域时,张万年指挥部队展开了经典的"回马枪"战术。我军突然展开猛烈攻击,打得越军措手不及。同时,两翼埋伏的部队也同时开火,形成了三面夹击之势。越军338师在猝不及防之下陷入混乱,被迫仓皇后撤。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后撤过程中,混乱的越军竟然与其支援部队发生了误会,导致了相互射击的情况。这场遭遇战最终以越军的惨重失败而告终,不仅粉碎了他们"活捉张万年"的狂妄企图,也彻底打消了他们继续追击的念头。 这场撤军作战的胜利,不仅展现了张万年出色的战术指挥能力,也体现了我军指挥员们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应变能力。通过这次战斗,我军成功挫败了敌军的企图,保证了撤军行动的顺利完成。 这场战役之后,127师在张万年的指挥下安全撤回国内。这次经典的"回马枪"战术,不仅创造了一个成功的军事范例,也为后来的军事战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证明了在撤退作战中,只要指挥果断,部署得当,同样可以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0 阅读:48
清风拂面剑如霜

清风拂面剑如霜

清风拂面剑如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