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汪精卫要去参加宴会,伪上海市长傅筱庵找到了他,对他说:“明晚的宴会你就不要参加了,戴笠派来的杀手要杀你!”
当时,蒋介石听说,汪精卫正在和日军媾和,想在南京建立伪政府,就气得不行。
于是,蒋介石叫来戴笠,让他除掉汪精卫。
戴笠心里清楚,汪精卫投敌后,身边护卫森严,而且汪精卫对日本人还有利用价值,日本人不会让他轻易死去,所以想杀死汪精卫,难度很大。
不过蒋介石亲自发话,哪怕难度再大,戴笠也必须去试一试。为了刺杀汪精卫,戴笠叫来了军统的少将戴星炳,让他去上海,找机会除掉汪精卫。
之所以选中戴星炳,有3个原因。
其一,戴星炳原来在改组派工作过,而改组派是之前汪精卫为了反对蒋介石而提出的,汪精卫还是改组派的精神领袖。在改组派工作期间,戴星炳没少和汪精卫打交道,与汪精卫有一定的交情。
其二,戴星炳是戴笠的亲信,军统的骨干,对于戴星炳的能力和忠诚度,戴笠还是放心的。
其三,戴星炳的公开职务,是国民党第四战区少将高参,用这个身份假装投敌,想来会引起汪精卫的重视,说不定汪精卫还会亲自接见戴星炳。
接到任务后,戴星炳二话不说就去了上海。
在戴星炳看来,汪精卫是大汉奸,除掉汪精卫是为国除害,这个任务,他舍命也要完成。
到了上海后,戴星炳先是买通了汪精卫的亲信,从而获得一个和汪精卫见面的机会。汪精卫听说国军少将戴星炳来投奔他,果然亲自接见了戴星炳。
见到戴星炳时,汪精卫表面上十分热情,还说了很多客套话,看起来非常欢迎戴星炳的到来。
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汪精卫虽然给戴星炳许诺了很多好处,画了很多大饼,却不信任戴星炳。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每当戴星炳要接近汪精卫的时候,总会被汪精卫身前的警卫拦下来,他只能隔了较远的距离和汪精卫谈话。
显然,汪精卫不信任戴星炳,不过这也正常,汪精卫自从投敌后,就经常遭遇暗杀,这时的汪精卫早已是惊弓之鸟。而戴星炳又是凭空冒出来的,汪精卫就感觉戴星炳也是来杀他的,就不信任他。
在这种情况下,戴星炳虽然投奔了汪精卫,却很少有和汪精卫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哪怕汪精卫接见了他,在汪精卫身前,也有大量荷枪实弹的警卫,戴星炳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
这样,戴星炳到上海三个多月,一点进展都没有。
戴笠见戴星炳的刺杀工作,毫无进展,心里十分着急,毕竟,蒋介石一直在催促他、怪罪他,戴笠必须尽快采取行动除掉汪精卫,才能给蒋介石一个交代。考虑到戴星炳一个人,很难杀掉汪精卫,戴笠就给戴星炳派了十几个帮手,协助他“刺汪”。
这十几个帮手,都是军统的顶尖特工,他们的身手都是一等一的,带领这十几个特工的,同样是军统的少将,这个少将的名字就叫吴赓恕。
吴赓恕到上海后,就和戴星炳会合,两人开始商议刺杀汪精卫的细节。在分析了汪精卫的情况后,戴星炳和吴赓恕都认为,现在汪精卫是惊弓之鸟,想接近他,必须有汪精卫信任的人引荐才行。
在盘点了上海的大汉奸后,戴星炳想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上海的伪市长傅筱庵。
傅筱庵同样是大汉奸,不过当时戴笠还不想杀他。
戴星炳、吴赓恕认为,或许可以争取傅筱庵,只要傅筱庵愿意配合他们,接近甚至是刺杀汪精卫,就不是什么难事。于是,两人通过上海开滦煤矿公司的总经理许天民,获得了和傅筱庵见面的机会。
见面后,戴星炳就许诺,只要傅筱庵协助军统刺杀汪精卫,那么就对他犯下的罪行既往不咎,而且从此以后,傅筱庵就不用担心遭到军统的暗杀。
傅筱庵听完,并未马上答应,因为他有顾虑,汪精卫现在有日本人撑腰,他对日本人来说,还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他死了,日本人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傅筱庵担心被连累,就不想参与此事。
戴星炳又许诺,刺杀得手后,军统一定会保证傅筱庵的人身安全,甚至傅筱庵还可以去重庆当官。
傅筱庵内心冷笑,明面上却是答应下来,还和戴星炳、吴赓恕商量好了刺杀汪精卫的计划。
几人决定在1939年9月的一次晚宴杀了汪精卫。
谁知宴会前一天,傅筱庵去找了汪精卫,说:“明晚的宴会你可千万不能去,戴笠派人来刺杀你了!”
接着,傅筱庵就把戴星炳、吴赓恕的刺杀计划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结果,第二天,汪精卫就没有出席当晚的宴会,还设了陷阱对付戴星炳等人。
等戴星炳、吴赓恕意识到不对劲时,为时已晚,两人都不幸被捕,后来还被汪精卫下令残忍杀害。
此次行动,军统一下子就损失了两个少将级别的特工,这让戴笠又心疼又气愤。戴笠原本不想杀傅筱庵,但傅筱庵让军统损失了两个少将,戴笠自不会善罢甘休,就开始了针对傅筱庵的暗杀行动。
一年后,军统成功策反了傅筱庵身边的老仆人朱升源,而且还通过朱升源,顺利除掉了傅筱庵这个大汉奸,也算是为遇害的戴星炳、吴赓恕报了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