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庄楚墓•镶嵌龙凤纹铜壶,铭文中出现曾侯

坚持走路 2025-03-26 23:42:21
【P1-4,镶嵌龙凤纹铜壶】 2005年上蔡县郭庄楚墓出土 此链壶将红铜片和青铜器巧妙的结合,色彩效果非常漂亮。在这件器物的盖子里发现的铭文中,居然出现了对“曾侯舆”的记载,由此推测,这是在墓主办丧事的时候曾侯赠送给他的器物。墓主人当是楚国王室成员,与曾、陈、吴等国关系密切。同时从随葬品和积沙内的陶器碎片看,墓葬的时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初年之际。 郭庄楚墓的具体位置在上蔡县大路李乡郭庄村,距离东边的蔡国故城只有3公里。 郭庄大墓共两座,南北并列,墓葬形制均呈“甲”字形,为战国早期的一处楚国墓葬。经考古发掘,证实一号主墓位于南部,是一座大型的积石积沙墓,地面残存的封土有2米厚,东西长15米,南北宽17米,深约18米,这个墓葬埋得非常深,有地下6层楼那么深。墓葬的4个墙壁几近垂直,在四角各有一条阶梯状的通道,并且采取了积沙积石和假棺埋葬双重防盗手段。 由于该墓防盗设施完备,虽然自古至今经历了12次以上的盗掘,在椁室剩余不足一半的面积内,仍出土文物 1000余件。 一号墓青铜器主要有大圆盖鼎2件,升鼎5件、小圆鼎4件、小口鼎1件、四龙耳鉴2件、方壶2件、圆壶1件、簠4件、圆形盖豆6件、方豆1件、浅盘豆1件、方座簋4件、敦4件、鬲5件、浴缶1件、盉1件、甬钟3件、铃6件、柱头饰10余件,和大量形态多样的戈、矛、镞、车軎、马衔、节约等青铜兵器和车马杂器等,最大的青铜圆盖鼎口径80厘米(P7-9),四龙耳铜鉴口径67厘米(P6)。汉白玉编磬13件(P11-13),形制硕大,质地精良,这在国内也是首次见到。琮、璜、佩、环、觹、玦、扳指等精美玉器100余件,玉扳指、裸女玉耳勺、金龙玉环铜削、玉柄铜剑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在方壶、浴缶、升鼎、簋、鬲、盙、甬钟、戈等40余件青铜器上发现了篇幅较大的铭文,这些铭文字体优美,还出现了“楚王孙”、“陈公”、“曾侯”、“吴土”、“许公”等许多重要的人名地名。 二号楚墓早在战国时期就遭到盗掘,发掘现场发现两处大型隐秘盗洞,南北两侧各有一处,均呈斜坡状直抵棺椁位。由于二号楚墓仅为夯土结构,未采取防盗措施,埋藏的重要文物已基本盗空。从发掘的象牙梳子、玉簪子等物品判断,墓主人为女性,与一号楚墓主人应系夫妻关系。 有学者推测,一号楚墓的墓主人是楚平王庶长子公子申,也就是公孙宁和公孙朝的父亲子西。 蔡国是西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蔡国故城被蔡国当作国都的时间长达500年。后蔡国被楚国所灭,楚国在此进行分封。 河南省博物院

0 阅读:3
坚持走路

坚持走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