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脑的背后,是一个人创伤后的自救表现。人在受伤后,本能会驱动个体想...

花红情感 2025-03-27 02:29:58
恋爱脑的背后,是一个人创伤后的自救表现。 人在受伤后,本能会驱动个体想尽各种办法疗伤。幸运的孩子,情绪能被敏感的养育者看见,得到疏导,伤口也能及时包扎。 但不幸的孩子,非但没有得到关心,取而代之的是被否定,指责。伤口只能一直敞开,滴血,还要时不时忍受被撒盐的痛苦。 即使在后来漫长时光中,伤口看似获得了复原,但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伤口暴露在外还被指责伴随而来的羞耻感,愧疚感,会一直留存在潜意识,埋藏在本能中。 在那个不得不去依靠养育者的年纪,只能不断漠视内心感受,需求,将所有责任揽在身上,去认同,保护那个“无能”的养育者。 而长大后,这种自我攻击的模式也延伸到亲密关系里。我们习惯将关系里的客观不足,别人的不足,理解为自己不足。 我们不断去歪曲内心情感,漠视真实需求,丢掉所有原则,看似在自毁,却是在自救。毕竟一旦直面真实情感,就意味着要否认,攻击曾经的父母,更意味着将已经结痂的伤口深扒,拎出来审视。 比起面对成年人世界里关于付不付出,有没有原则这些不值一提的非议,我们恐惧的是,再体验一次自己作为一个无比脆弱孩子时的羞耻,无地自容的感受。更难以接受的是,一直以来关于爱的信念,幻想的精神世界被摧毁后的极度无价值感和意义感。 很多时候,看到不明真相的人都在骂恋爱脑,甚至本人也在找骂,只是感到一阵难过和心疼。 这种模式,本质就是再次充当客体关系里迫害者的角色,逼着她们再次认同施害者,在骂声中用表面的羞愧来防御内心真正的羞耻。 而那些深藏内心,始终无法消解的情绪,只会推动她们继续抓住看似离自己更近的人,沉沦在有毒的关系中永远走不出来。 真正治好恋爱脑的,不是骂,更不是贬低,而是发自内心的理解和看见。 当她们拥有足够多,面对她们的变形没有评价,只有好奇,没有责怪,只有理解的美好体验。她们会因为这份好奇,慢慢对自己好奇,学着自我探索。更会因为这份理解,开始有了勇气重新审视自己的关系,审视内在模式。 当一个人的人格足够完整,健全,会对万事万物拥有真正的分寸感。这份分寸,能让我们既能享受爱,大胆投入爱,又不会因此而沉沦,像杀红了眼的赌徒不惜一切代价。 而这才是真正的治愈。

0 阅读:1
花红情感

花红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