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专家:李嘉诚在商不言商 【李嘉诚“在商不言商”?商业巨头背后的多面审视】 在商业这个大舞台上,李嘉诚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人物。一直以来,他靠着精明的商业头脑和敏锐的投资眼光在商场上纵横驰骋,建立起了庞大的商业帝国。不过呢,这几年李嘉诚和他的企业有一系列举动,引发了广泛争议,商务部专家白明更是直接说他“在商不言商”,这到底是为啥呢? 威胁中国商务安全:关键港口交易的疑团 2025年3月4日深夜,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发公告,说和贝莱德(BlackRock)牵头的财团达成了原则性协议,要出售其全球港口业务的核心资产。这次交易包含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有199个泊位以及配套的智能码头管理系统、全球物流网络等核心资源,总的企业价值达到228亿美元(大概合人民币1657亿元),其中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口特别引人注意。 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航运的重要通道,承担着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中国是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客户,中国商船占比高达21%,可以说是中国和拉美贸易的“命根子”。这两个港口就像这条命根子的“咽喉”,谁控制了它们,就等于掐住了全球贸易的要害。要是美国企业通过这次交易掌控了这两个港口,那后果可就严重了。美国一直把中国当成“最大挑战”,之前俄乌冲突的时候,贝莱德集团就趁机低价收购乌克兰的优质资产。现在,特朗普还向巴拿马施压,要求削弱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贝莱德集团这时候收购港口,难免让人怀疑这是美国政府打压中国的又一招。以后,美国很可能故意刁难经过巴拿马运河的中国货船,增加中国远洋运输企业的成本,削弱它们的竞争力,这对中国的航运安全和对外贸易是个很大的潜在威胁。从商业角度看,正常的商业交易应该追求利益最大化,可李嘉诚和长和出售港口经营权的时候,没有用全球招标价高者得的方式,而是很快就和贝莱德达成了出售协议,这显然不符合商业常理,更像是在特殊压力下的妥协,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商务安全。 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囤地和资本大转移 除了港口交易有争议,李嘉诚旗下企业长期以来的一些做法也被指缺乏社会责任。就拿囤地来说,李嘉诚旗下的公司被曝光在很多地方囤地多年不开发。1995年李嘉诚拿到广州黄埔区的一块地,一直到2020年才全部卖完,囤地时间长达25年;在上海,也有地块被他囤了15年之久。这些土地资源闲置着,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使得市场上房屋供应量减少,进一步推动房价上涨,严重影响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城市的健康发展。 还有,李嘉诚搞过大规模的资本转移。从2013 - 2020年期间,李嘉诚旗下公司总共抛售中国大陆资产超过2500亿元,同期在英国投资超过4000亿港元。他把大量资金投到英国的电力、天然气、港口等基础设施领域,一度控制了英国近25%的电力市场、30%的电力市场和7%的饮用水市场。这种大规模撤资行为,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冲击,引发民众质疑他“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国家发展”。当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投资和企业支持的时候,李嘉诚的资本撤离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损害了社会整体利益,这显然不符合一个有担当的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理念。 对比霍家:商业格局和家国情怀的差别 同样是商业家族,霍家跟李家形成了鲜明对比。在香港,霍家很受尊敬。抗美援朝的时候,霍英东冒着生命危险突破西方封锁,给前线偷运救命物资,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后,他花钱建酒店、修高速,把南沙3000亿地皮一元捐给国家,连水立方的建设他也出钱了。霍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家国大义,赢得了民众的敬重和爱戴。就算面对悍匪张子强,霍家也因为正义之举和深厚的民众基础让匪徒不敢轻易冒犯。 再看李嘉诚,国家需要的时候,他没有表现出同样的担当。从囤地影响城市发展,到出售关键港口威胁国家商务安全,再到大规模撤资,李嘉诚和他的企业的行为更多被解读成追逐个人利益。在商业决策里,他好像缺少霍家那种把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放在重要位置的格局和情怀,这也让他在面对很多争议的时候,不能像霍家一样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长期投机取巧向西方低头:从发家史看投资倾向 回顾李嘉诚的发家史,很容易发现他和西方资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嘉诚和他的企业被指“在商不言商”不是没有根据的。从威胁中国商务安全的关键港口交易,到缺乏社会责任的囤地和资本迁徙,再到跟霍家对比体现出的家国情怀缺失,还有长期投机取巧向西方低头的投资倾向,这一系列行为都让公众对他的商业行为和道德责任有很多不满和质疑。在商业和国家利益紧密相连的今天,一个成功的商业巨头不光要有精明的商业头脑,更要有担当社会责任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商务部专家:李嘉诚在商不言商 【李嘉诚“在商不言商”?商业巨头背后的多面审视】
风云世界谈
2025-03-27 15:05:36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