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四十年,倭寇肆虐,国库空虚,财政超支,连官员俸禄都已经发不出来,但嘉靖还想修宫殿和道观,朝廷没钱就得想法子弄钱。
清流清高,弄不来钱,严党贪贿无度,弄不来太多钱,嘉靖私心用甚,只想要钱。
此时严世蕃提出改稻为桑,在浙江把稻田改为桑田,多养蚕缫丝,织成丝绸后卖给西洋人换来白银。
其实改稻为桑的本质是严党想上下其手,趁机在浙江兼并良田,大发横财,然后顺便给嘉靖分点利钱,这一招根本行不通,因为清流会趁机使绊子倒严。
严世蕃说这招能为朝廷弄来钱,嘉靖自然很开心,哪怕他知道这个主意是个馊主意,压根就不可行,但总比没有主意强。
严世蕃提出改稻为桑,就是“骗”,嘉靖批准了改稻为桑的建议,也是“骗”,他才不管什么改稻为桑,什么以改兼赈,只要能把钱弄来就行。
改稻为桑经嘉靖首肯,内阁票拟,司礼监披红,直接就把圣旨下达给了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胡宗宪,这就是“推”。胡宗宪要剿倭寇,分身乏力,这件事自然就交办给浙江布政使郑泌昌和按察使何茂才,这也是“推”。
郑泌昌和何茂才作为省部级大员,自然不会直接办理改稻为桑,所以他们把这件事安排给了杭州知府马宁远和下属各县,这也是推。
杭州知府马宁远和所辖各县去推行改稻为桑,根本推行不下去,农民不可能这么顺从的把稻田改成桑田。马宁远只能派兵强行推广“国策”,但调来的兵被戚继光调走,他们就把责任推给了总督府参军谭纶,因为他是清流派来阻碍改稻为桑的棋子。
改稻为桑就演变成了严党和清流之间的党争。
严世蕃知道阻力太大,所以才提出毁堤淹田的损招,郑泌昌不想独自承担风险,就拉上了制织造局的杨金水和胡宗宪的心腹马宁远,一起毁堤淹田,这也是推。
毁堤淹田玩脱了,被胡宗宪识破,亲自斩了杭州知府马宁远和建德、淳安两知县以及河道监管李玄,让他们背锅。并且胡宗宪开始出手阻止贱买农田,他这招就是“拖”。
胡宗宪明知道改稻为桑不可行,但又不能公然抗旨,就只能“拖”,一拖就拖出了变故。
新任杭州知府高翰文的“以改兼振,两难自解”本质上也是推和拖,根本实现不了改稻为桑。
最后,海瑞等人下场,这件事在浙江终于乱成一锅粥,最终闹到了嘉靖这里,嘉靖也无可奈何,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改稻为桑,算是对“航海攻心战术”一次完美的演绎,把“一骗,二推,三拖”的官僚政治演绎的惟妙惟肖。
嘉靖从一开始就知道改稻为桑不可行,但他跳脱不出中国封建官僚政治的樊笼,只能被裹挟着前行。大明王朝


